而今天,習近平鼓呼的中國“和合文化”似乎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贊譽者。2015博鰲召開之際,“現實”已經完全不同。涉及全球40億人口的“一帶一路”計劃,既不是“新殖民主義”也不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而是當代中國版的相互扶持、合作共贏計劃,越來越具有說服力。因為其背後是中國文化的支撐。
中國在建立“亞投行”問題上的高姿態,各國放棄同盟壁壘的共襄盛舉之勢,某些國家小肚雞腸的對抗思維的失勢,都從現實與觀念兩個層面,證明了中國“命運共同體”道路的可行性。
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如是說:“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思想。
誠然,當今世界遠未和平,逞論安寧?世界經濟復甦乏力,恐怖襲擊頻仍,文明衝突加劇,在充滿挑戰的嚴峻國際形勢下,各國理應以某種新的哲學、新的文化、新的態度對待衝突與分歧。而中國之“和為貴”、“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文化情懷,對於化解衝突、縮小分歧,求同存異,應該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借建立“和諧亞投行”之東風,以發展“共贏的一帶一路”為契機,以習近平主席“邁向命運共同體”為觀念引導,以中國文化為後盾,為塑造國際新秩序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