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兩國的經濟規模相比,中印間的直接投資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印度的IT巨頭自2000年以後聯袂進入中國,包括印度企業在中國進行拖拉機合資生產以及電氣設備工廠進駐等。不過,對華投資仍未形成巨大的潮流。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企業對印投資在最近數年裡迅猛增長,但2000年至2014年12月的累計額僅為4.5多億美元。只有同一時期日本對印直接投資累計額的1/40左右。
中國2013年一年在海外投資了1000億美元以上,僅在緬甸就累計投資100億美元以上,可見對印度投資少得令人難以置信。正因為如此,習近平主席訪印之際提出的“5年達到200億美元”這一對印投資目標可以說充滿信心。
對印投資增長乏力被認為主要是印度的問題,包括電力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發展緩慢、複雜的稅務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僵化的簽證發放體制等。而且相繼出現不透明的情況,例如中國企業對電力項目的投標因違反規則而被取消,或者對電子產品工廠的投資申請被束之高閣等,甚至有中國企業不得不因此撤出印度。
2010年,由於懷疑中國通信設備被嵌入間諜軟件,印度政府一度啟動了進口禁運措施。2014年11月,發生了裝載中國起重機的船只因安全保障方面的理由而被拒絕進入。華為技術的開發中心從宣布計劃到建成也花費了4年半時間。
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在今年2~3月連續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強調中國完全接受印度製造業政策,並表示對待中國企業的不公平措施給擴大對印投資帶來了不便。提到了印度僅向中國經貿人士發放有效期為90天的短期簽證,適用於40多個國家的落地簽證將中國排除在外等,敦促印度盡早予以改善。
印度產業界也對中國加以戒備。2000年代以後,鋼鐵、化學品等材料、汽車部件及太陽能面板等中國製品大量流入印度。對此,印度方面多次實施貿易救濟對策,比如徵收反傾銷稅以及啟動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等。據印度鋼鐵部透露,從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中國產鋼鐵的進口量約為290萬噸,幾乎達到了上年同期的3倍。
對於直面經濟減速的中國而言,在開拓新市場業務方面,印度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力爭重返高速增長軌道的印度也發現與中國存在開展業務合作的巨大可能性。在邊界糾紛、貿易摩擦等課題堆積如山的背景下,習近平和莫迪兩大實力派領導人會讓兩國關係親近到何種程度?不光亞洲,整個世界都在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