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連雲港港區內的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專綫站場,准備運往哈薩克斯坦的過境集裝箱正由龍門吊機吊上列車。連雲港地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西雙向開放的海上門戶和海陸銜接交通樞紐,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中國已經從重視“大國外交”(即強調其與全球大國特別是美國的關係)向優先開展“周邊外交”(即中國與其鄰國和近鄰的關係)進行轉變。這種轉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直慢慢地改變著中國的外交政策,對亞太乃至美中關係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4月10日載文《中國如何設法打造周邊地區》,文章說,歷史上,學者們看到中國很重視中美關係。發展良好的中美關係是中國整體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2012年2月,習近平在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前對美國進行的訪問並非巧合。在那次訪問期間,習近平提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口號。在“一帶一路”之前,甚至在“中國夢”之前,習近平就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給中國的政策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此後,這句話便成為概括中美關係的話語。2013年1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2014年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是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一年後,很多事情發生了變化。2015年中國宣布外交政策的一個重點是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是中國對區域一體化的設想。中國沒有強調“大國關係”,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發展與亞洲鄰國的經濟、文化和安全關係上。
這種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13年10月,中國舉辦了一場有關周邊外交的重要會議。會上習近平說,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僅僅一年之後,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政策便是隨著對周邊外交的重視而發展起來的——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13年,在整個2014年得到了強調。“一帶一路”以及許多經濟走廊的倡議(如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經濟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利用地區多邊組織提出其地區戰略的外交目標。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和上海合作組織是兩個最突出的例子。特別是在亞信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了“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按照中國的定義就是以北京領導下的新安全機制來取代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聯盟架構。中國提出的“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理念必然意味著作為亞洲最大、最富有、也可以說是最強大的國家,中國將在處理地區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