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稱,“目前,我們的研究是基於自然科學的,但我們知道,人們對資源安全的擔心越來越強烈了。”去年11月,他曾陪同習近平訪問霍巴特,還與後者一同站在破冰船“雪龍號”上。
楊惠根表示,有鑒於此,極地研究中心最近設立了一個新部門,專門研究南北極的資源、法律、地緣政治和治理。
澳大利亞是美國的戰略盟友,與中國又有很強的經濟聯系,對於中國在南極的擴張,它既感激又擔心——感激是因為中國的存在,能為澳大利亞資金短缺的南極科學項目提供支持。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主任、澳大利亞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前高級官員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說,“我們不應該對更深層的議程有任何幻想——中國科學家尚未同意這一議程,但習近平卻在推動這一議程,而且他的繼任者很可能也會這麼做。”
“這是在世界範圍內所實施的更廣泛的重商主義政策的部分內容,”詹寧斯說。“中國政策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就是保證長期的能源和糧食供給。”
上個月,中國一家大型農業企業宣布要在南極周邊擴大捕撈範圍,以期捕獲更多磷蝦。這一舉動十分明顯地體現了上述意圖。磷蝦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小型甲殼類動物,在南極海域十分豐富。
“南極是全人類的寶庫,中國也有權分享,”中國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劉身利對中國官方報紙《中國日報》表示。他說,中國計劃每年捕撈多達200萬噸磷蝦,與目前的捕撈量相比增加了很多。
由於南極的主權并不明確,各國都希望能通過修建研究基地和為特殊地形命名,來鞏固自己在這片冰雪覆蓋的土地的權益。中國修建第五座考察站之後,馬上就可以趕上美國的數量(六座),而且遠超出澳大利亞三座的數量。
中國的測繪人員還給300多個地方起了中文名。相比之下,南極洲有數千個地點是以英文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