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得益於萬隆
當周恩來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被介紹給來自亞非國家的聽衆時,這位中國總理抓住機會,把那次會議變成了與亞洲鄰國著手建立友好關系的平台。那次會議取得了巨大成功,周恩來也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國家形象。他的機智熟練使得中國迅速與一系列亞非國家加強了外交和經濟關系。萬隆會議後還不到3年,中國就與尼泊爾、埃及、柬埔寨、斯裡蘭卡、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建立了關系。
與此同時,尼赫魯領導的印度則在1957年至1964年間遇到了與鄰國之間的麻煩。作為亞洲合作的代言人,尼赫魯不得不處理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他還不得不因為西藏和阿克賽欽問題而面對周恩來本人,最終導致了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印度還得面對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緊張關系,比如尼泊爾:尼泊爾政府試圖讓蘇聯在加德滿都設立大使館,表明它打算弱化與印度的關系,而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建立密切聯系。
如今,北京正在鞏固它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印尼舉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提出了至少在口頭上支持和平與團結的構想。在那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習近平會見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然那次會晤的重要性受到了國際媒體的質疑,甚至兩國對於亞非國家團結一致的態度都不合拍,但事實是,中日兩國領導人進行了安倍執政以來的第二次對話。那次會晤表明雙方都願意修複因領土爭端和戰爭歷史而受損的兩國關系。
另一方面,在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和外事顧問提出克什米爾問題後,雅加達舉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成為印巴兩國互相發洩不滿的平台。印度代表、印度外交部東方秘書阿尼爾•瓦德瓦批駁了薩爾塔傑•阿齊茲關於克什米爾問題的講話,并說一個國際論壇被用來“發表關於印度不可分割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言論”是“極其令人遺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