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技術人員20日在偵察機內搜集南海情報信息。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在5月13日向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作證時,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施大偉(戴維·希爾)提到,美國空軍將向達爾文部署B-1轟炸機作為對中國在南海挑釁行為的其中一項軍事反制措施。這令太平洋兩岸的官員們措手不及,美國官方旋即稱這是施大偉的“失言”。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22日載文《給南海降溫》,文章說,雖然B-1轟炸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部署到澳大利亞,但這番言論—即便是“失言”—是美國對南海爭端的意圖明顯強化的最新例證。
美國高官一段時間來對中國的譴責愈加強烈。在施大偉發表這番言論前,有報道稱國防部長卡特已請求軍方考慮采取行動挑戰中國的主權要求。華盛頓正考慮向爭議海域派遣軍艦,對填海工程進行監視,甚至在爭議島礁附近舉行演習。
此前,美國竭力不介入爭端,強調其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主權要求,而且強調應按國際法和平解決糾紛。決定采用更強硬措辭的美國正在導致該地區戰略環境的危險程度大大增加。
中國是各聲索方中最活躍的。許多人認為,它的行為表明其試圖通過一系列小步驟實現大野心,每一步都相對沒有爭議,一些人稱之為“切香腸”戰略。這已持續了數年,不過最近的填海活動明顯加大了規模和速度。
為什麼美國如今要強化立場?確保中國的崛起不會削弱華盛頓在亞太的主導地位是首要動機。另外,美國似乎意識到,此前的政策并沒有使中國受到約束。
但采取側重軍事的政策是否會奏效完全不清楚,尤其是考慮到風險更是如此。雖然是為了向中國施壓,但美國的這一政策也加大了整個地區的壓力,尤其是華盛頓受到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