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北京的中國政治問題分析家墨儒思說:“舉行此次閱兵式是為了將其作為中國人民重新認識歷史的手段,不是作為不幸的受害者,而是光榮的勝利者。”他說:“北京決定將二戰的歷史記錄下來,并突出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勝利者姿態。”
中國對其二戰歷史的強調,不僅僅體現在煽動民衆對日本的怒火上。它所描述的戰爭歷史突出了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的貢獻,而這種貢獻最近引起了西方歷史學家更多的關注。雖然一些事實有爭議,如中國稱有3500萬人死亡而一些歷史學家說是1400萬,但毋庸置疑,中國確實在其與日本的持久戰中損失慘重,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要比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戰鬥長得多。
牛津大學的學者拉納•米特說,從塑造中國現代身份的角度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場戰爭的記憶正變得愈發重要。米特的《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一書提出要公平看待中國對二戰的貢獻,還中國這個“被遺忘的盟友”一個遲到的公道。他說,這是“試圖創造一種因身為中國人而驕傲的積極身份的願望”的一部分。二戰對中國的意義不亞於其對美國的意義,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