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人們過度解讀了中國的市場波動。當然,提振股市的笨拙嘗試以及在此時實施更靈活的匯率機制動搖了人們對中國在政策制定方面無往而不勝的信心。當然,隨著中國經歷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增長的痛苦轉型,近期的動蕩也暴露出中國經濟更深層次的問題。對中國而言,相對容易趕超的日子已經結束。然而,輕視中國是大錯特錯。中國經歷了30年高速擴張,其積蓄的動能非同小可。
認為印度將輕而易舉超越中國經濟增長水平的想法是無可救藥地自以為是。印度的統計數據與中國的一樣可疑。人們也許已經忘記,就在去年2月,印度改變了統計GDP的方法,為本國整體增長率添加了逾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以往統計方法,印度仍在以并非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5%速度躑躅前行。
虛高的經濟增速會讓人滋生一種虛假的安全感。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莫迪政府遲遲未通過曾被大力鼓吹的改革措施。本次議會會期幾乎一事無成。莫迪未能開征商品及服務稅,經濟學家們認為這項稅收政策將使得在差異巨大的各邦之間做生意更加便利。在農民的反對之下,他幾乎放棄了土地改革,那些改革將使建設工廠、公路及電廠更加容易。在印度做生意仍然困難重重。
雖然印度與世界經濟相對隔絕,但造成這種局面的部分原因是印度未能制造出多少其他國家認為值得購買的產品。對於一個想要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國家來說,這看起來更像是弱點,而非優勢。
所有這些問題,不會因為相當可疑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已超過中國而消失。印度官員最好別再志得意滿,而要開始推動通過一些切實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