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需要充分實現三種功能:結算功能、投資功能與儲備貨幣功能。當前,人民幣在貿易貨幣中影響比較大,已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但樂於采用人民幣結算的國家多集中在較為落後的地區。中國央行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其中在歐洲建立了五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從實施效果看低於預期,在當地企業普及人民幣業務仍需發力,以及中國需進一步放開可兌換性管制。
人民幣在投資貨幣、儲備貨幣功能方面欠缺較大。中國正在推出多項舉措,加快開放債券和外匯市場,給境外投資者手中的人民幣增加回流渠道,從而增加人民幣的投資吸引力,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成熟的人民幣資本市場。只有當人民幣實現了充分的流動性,能在貿易和投資中廣泛使用,成為儲備貨幣才最終成為可能。
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對於中國國內而言,是金融自由化改革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加入SDR後,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將加大,境內外資本流動也將加速,從而可能引發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以及熱錢套利炒作的風險,這些都對中國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監管構成新的挑戰。
以市場化改革推動繁榮的中國,以中國經濟的高效高質增長塑造世界對中國的信心、對人民幣的信心,進而提升世界對人民幣的接納,考驗著中國政府的戰略智慧和戰術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