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電(記者 臧涵編譯報道)隨著人民幣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給予全球帶來深遠影響,受A股暴跌和人民幣加速貶值拖累,2016新年伊始,全球股市見證了至少45年內最糟糕的開局。對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不完全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他認為,世界可以根據當時日本經濟衰退的一些情況,來分析和處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趨勢。
全文編譯如下:
經過30年的爆炸性增長,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這一現象令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所以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世界其他國家會受到怎麼樣的影響?
根據匯豐銀行的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不完全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他認為,世界可以根據當時日本經濟衰退的一些情況,來分析和處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趨勢。
在1980年代末,日本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跟如今中國的情況一樣。
范力民在報告中指出,雖然之後日本的經濟並未實現有意義的增長,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還出現泡沫經濟的大奔潰,但世界經濟並沒有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從購買力平價來看,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占全球經濟增長的比例已經從10%升至16%以上。同時,中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份額按同期美元計算也增加了兩倍,而去年的這一比例還在15%以下。
因此,如果來自中國方面的需求下降,這將會摧毀世界經濟嗎?不一定。例如,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了。當時,以美元計算,日本占全球GDP的比例高於15%。但隨後,日本經濟的放緩並沒有將世界經濟推向危險的邊緣。
<nextpaeg>
范力民表示,中國進口增長大幅增加,但作為主要出口國,其現有進口商品占國內GDP的比重低於今天的日本。
范力民還認為,相當一部分(據估計是30%)的中國進口商品是出口的組件,因此,不會動搖中國的國內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可能不像大家經常認為的那樣,是全球經濟增長相當重要的動力。
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有所下降。據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S&P)估計,中國經濟在2015年增長了6.8%,今年放緩至6.3%。
“在我們看來,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風險不是‘經濟是否硬著陸’問題,而是中國為了讓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採取了一些措施,從而縮小了其政策實施空間和增加了受損資產的數量,讓經濟更容易受到衝擊,”標普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顧文德(Paul Gruenwald)在網上說。
中國政府定期發布年度GDP增長的目標。目前,中國GDP增長的目標:直到2020年,每年至少增長6.5%。
然而,顧文德表示,GDP的增長不應該是中國最為主要的目標。
“中國不應該將GDP的目標設置的過於‘拘謹’(比如說每年都要達到多少的GDP目標)…標普認為,較低的增長率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顧文德說。
對於中國經濟放緩“不是一切的結束”,范力民列出3個注意點:
1、相比於1980年代,現在的商業周期跟世界的同步性加深,因此,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對世界的影響更大。
<nextpaeg>
2、跟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看起來也不是很穩定。
3、因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本質上還是以投資為中心。相比於當年的日本,中國是大宗商品更大的買家,因此,中國經濟的下滑讓一些原材料出口商飽受折磨。
顧文德補充說,接著去年中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和今天年初市場的情況,更頻繁的金融市場動蕩還在醞釀之中。
“中國正在從國家主導型經濟過渡…他們需要與市場溝通。市場總是傾向於往最壞的方面發展,所以才導致波動,”他說。
范力民認為,雖然中國經濟下滑導致了對其金融市場的擔憂,但是中國是世界經濟的拯救者,這將限制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中國也不太可能繼續使人民幣貶值。
事實上,由於中國有著比日本更加嚴格的資本控制,中國的金融業對經濟的聯繫可能更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