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全世界開設了上千個孔子課堂。圖為3月3日新西蘭羅托魯阿市舉行的孔子課堂開班儀式。 |
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掌握外語不僅是職業所需,還能建立紐帶。這點不管是歌德學院、法語聯盟還是塞萬提斯學院都很清楚。眼下,亞洲人也想進入這個專屬俱樂部,尤其是中國人。目前,在全世界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孔子學院已有約500家,隸屬於學校的孔子課堂也有上千個。
但大量系統授課的語言仍用一只手就數得過來。英語、西班牙語、法語的優勢似乎無法超越,這一優勢暫時仍會保持下去,因為課程的修改非常緩慢。但與此同時,現實正在發生改變,如果我們想想中國在專利方面構成的競爭的話。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就躍升至世界專利申請量的首位。
與此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值得一讀的東西是用中文寫成的。英語網絡使用者(8.75億)與中文網絡使用者(7億)相比,雖然在數量上還占優勢,但力量對比的變化已經顯現。中國構成了競爭——而且是在所有領域。
中文不是世界語言,但中國正在重新奪回西方列強曾令其在短時間內存在爭議的世界地位。很多中國知識分子是這麼看的。他們不僅不願被所謂的“全球化”大潮吞沒,而且希望決定它的方向。
西方世界不一定認為這樣的要求是合適的,因為歐洲以及我們在大西洋另一邊的“朋友”知道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畢竟它一直是這個樣子。關於用筷子吃飯不存在什麼爭議,但當事情關系到實質性問題而不僅是美學層面時,標准當然得是西方的。
西方(二戰前主要是歐洲,二戰後主要是美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為世界其他地方確定規則的歷史已經很長,去殖民地化運動并未質疑這一點。對西方世界管理方式的首度懷疑是因日本成為經濟超級大國而產生的。在上世紀80年代,索尼公司在歐洲和好萊塢購買電影制片廠,三菱公司買下紐約地標建築洛克菲勒中心,豐田則教會了德國汽車制造商什麼叫害怕。這股黃色威脅似乎打算占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