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些企業大多沒有公開過財務狀況,無法掌握到他們燒錢的真實規模。易到用車CEO周航估計,打車軟件行業2015年支付給司機的補貼估計在200億元人民幣。美團大衆點評2月發布的《2015年國人餐飲消費報告》更是使人費解,報告稱2015年全年美團、大衆點評幫助吃貨們在餐飲消費方面節省了580億元。
為河狸家注資的風險投資企業啓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解釋了參與燒錢競賽的方法。他說:“大部分靠譜的風投企業看准的都是相同的模式。買消費者、買服務提供商,將平台推廣到100到200個城市。在顧客較為集中的地方組建服務團隊。”
活下來的就是勝者
分析師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最終是否成功取決於資金耗盡之時發生了什麼。
投資者厭倦了燒錢競賽的征兆已經在2015年隱約可見。這一年滴滴與快的合并的背後也有投資者施壓的因素。
甘劍平說,這就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現實。活到最後的就是勝利者。最後只剩下兩家企業的時候他們就會合并了。
在北京長江商學院任教的經濟學家布萊恩•威亞德指出,類似優步和Airbnb這樣的平台,為了削減成本就要擴大規模,確保擁有足够多的顧客和賣家。
但是在威亞德看來,燒錢競賽過熱的背景除了經濟學原理外還有樂觀論調在起作用。他認為,這些企業有個共同點,就是對於自己能够在競爭中獲勝的預期往往高於實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