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深圳造就了中國最親商的環境。在深圳成立一家公司或向海外轉移資金相對更容易。據世界銀行評估,在中國創辦一家企業需要時間超過31天和11道程序。而深圳前海開發區的官員們宣稱,他們能在8天內完成對一家外資公司的注册。如今,生機勃勃的風險資本及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遍布這座城市,有助於培育著人們的冒險精神。
由於缺乏自然資源,深圳將發展重點放在了放手讓人們去創新方面:去年,政府及當地企業共投入了30多億美元搞研發,幾乎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6%;而全國的平均水平只有2.3%。深圳到處張貼著“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海報。深圳的官員們積極推動金融市場更加開放,以便企業家們融資更容易。
最重要的是,該市繁榮興旺的私營部門并非聽命於政府要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而是爭先恐後地去開發能在殘酷市場上生存的產品。而在中國其他地方,政府依然嬌慣著國有企業,盡管它們負債累累,在創造就業方面表現不佳,而且總體效率低下。
最後一點是,新企業要蓬勃發展,必須要有一套可靠的監管架構,始終如一地執行明確的規定。當地很多律師同時獲得了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執照,從而更容易達成跨境協議。對於一些擔心大陸法院和監管機構的企業,當地有一個自由貿易區為它們提供香港司法裁決。
1979年鄧小平推行改革源於一個念頭:改革能賦予個人力量和推動創業,而非強化政府主導的現狀。如果中國真的想打造一個21世紀的經濟體——這是必須的,因為其人口增長在萎縮而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也必須這麼做。深圳是該模式奏效的一個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