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國家,很多中國收購外國敏感資產的交易都因監管審查而遭遇麻煩,特別是來自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的審查。今年1月,該委員會否決了飛利浦(Philips)將其照明業務出售給一家由中國企業牽頭的財團的計劃。今年2月,清華紫光(Tsinghua Unigroup)撤銷了以38億美元投資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的交易,此前這筆交易接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調查通知。中國化工以440億美元收購瑞士化工集團先正達(Syngenta)的計劃現在看似也面臨壓力,此前在6月,中國化工被迫重新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提交相關文件。
賴茨表示,當你將庫卡這樣的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權轉讓給中國人的時候,想想會發生什麼是“合情合理的”。他說:“一家公司越具有象征意義,引起的爭議就會越大。但如果你真的想要成為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你就不能試圖阻止這些交易。”
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1898年,約瑟夫•凱勒(Josef Keller)和雅各布•克納皮克(Jakob Knappich)在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創立庫卡。這家公司最初生產街道照明用的乙炔氣體,後來將業務拓展至焊接機領域。1973年,庫卡開發出一台工業機器人,是全球首批工業機器人之一。
美的與庫卡的關系可追溯到數年前。美的在自己的工廠安裝了大約100台庫卡機器人,生產從吸塵器到洗衣機的各種產品。去年,美的收購了庫卡的少量股權,到今年春季其持股增至13%。隨後在今年5月,美的披露對庫卡所有剩餘股份發起要約收購,出價每股115歐元,較該公司股票前一天收盤價足足溢價36%。
美的表示,它看到了幫助庫卡擴大中國市場業務的機會。大多數中國工廠沒有實現自動化:2014年,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為36(每1萬名制造業工人有36台機器人)。相比之下,歐洲和美國的平均機器人密度分別是85和79。
但在從重工業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之際,中國打算成為全球前十大自動化國家之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會長王瑞祥上月表示,到2020年,中國計劃將機器人密度提高至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