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面對科技進步潛在的隱憂和風險,中國似乎仍沒有做好充分准備。近年,就有不少網上外賣餐廳被曝光為“三無”的黑心作坊,這讓中國舌尖上的安全再次面臨大考。對於“私厨上門”、“房屋短租”等“分享經濟”而言,同樣面臨著刑事犯罪風險。2016年5月,中國便發生過滴滴司機殺害乘客的悲劇。這一切,既暴露出傳統監管模式的過時,也彰顯出中國在立法工作上的滯後。
科技進步是永不停息的,人類文明注定也會沿著追逐科技紅利的方向前行。縱然科技發展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和挑戰,這種腳步也不可能因此而停下。但科技進步衍生的種種負面結果,或被人為“綁架”或“盜用”,人類必須不斷強化危機意識。
針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明時,歐美觀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當中國一直在爭議人性到底是孟子倡導的“性本善”還是荀子的“性本惡”時,西方社會對基督文明的信仰,讓他們從心中固執地堅守著人性本惡論,這為西方社會萌生強烈的立法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讓立法中更加強化了對罪惡的預防和懲戒。面對不法分子借科技文明招搖撞騙,甚至是圖財害命的行為,中國固然可以拿出技術手段彌補漏洞,但更需要拿出防患於未然的立法態度。希望“徐玉玉”悲劇成為中國社會向電信詐騙宣戰的轉折點,更希望中國立法速度時刻匹配文明前行的事實,莫再讓“徐玉玉們”為科技進步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