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跨越一整代人成長的時間過程中,中國以更高的效率、更開放的姿態取得了許多與先行者相若的成就。更年輕、更龐大、更活躍的黃金一代中國航天人已是人類探索宇宙共同事業的生力軍。到2020年建成的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接替國際空間站,成為人類唯一在軌運行的太空空間站,而目前的太空合作計劃中還沒有中國的角色位置。
歐洲航天大國面臨的預算壓力上升,促使歐洲航天局考慮與北京共同分擔航天項目的可能。這次天宮二號所搭載的伽馬暴探測設備,即為中國與瑞士聯合研制。據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已分別與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和歐洲航天局就科學家進入中國空間站達成協議,空間站設計為大型艙段對接預留接口。人們有理由期待這樣的合作更廣泛、更深入,讓“天宮”、“神舟”所寓寄的向往、和合之美,與創新、協作的時代精神成功“交會對接”。正如歐洲航天局局長韋爾納所言:把中國等非傳統夥伴納入更大的人類探索平台舉措是務實的,只有讓中國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宇宙飛船才能在太空連接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