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應對房價快速上漲的倫敦,這個問題已變得嚴重起來。根據官方數據,過去一年,倫敦房價上漲9.4%。畢馬威(KPMG)研究稱,倫敦人必須每年掙7.7萬英鎊才能買得起房。而倫敦的平均薪資為34320美元。
企業感到擔憂。倫敦工商會(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和另一個游說團體London First指出,它們的會員企業最大的顧慮之一就是房價可承受度。在接受London First調查的員工中,超過一半表示,租金或房貸成本讓他們很難在倫敦生活和工作。
London First首席執行官喬•瓦倫丁女男爵(Baroness Jo Valentine)表示:“倫敦長期的住房短缺讓很多倫敦需要的人才很難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除非我們開始建設更多住房,否則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較為年輕的員工(年齡介於25歲至40歲之間)受到的影響最大。
她補充稱:“對於一個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服務業和知識性行業的世界領先城市而言,部分年輕專業人士的流失將是災難性的。”
城市的高房價通常會向外溢出,影響到被高房價逼走的曾經的城市居民搬往的地區。他們的湧入抬高了該國其他地區的房價,勞動者通勤裡程越來越長。
房地產集團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去年發現,越來越多的倫敦員工正成為“工作游客”,擁有較多在倫敦工作的上班族的地區出現房價上漲。
為那些被城市高房價逼走的人們建造新房的最知名例子,或許就是美國房屋建築商威廉•萊維特(William Levitt)在二戰後打造的人造郊區,也就是所謂“萊維特鎮”(Levittowns)。他在紐約、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和波多黎各開發了4個這樣的項目。
這些房子銷售給那些希望搬出沉悶的城市公寓、住進寬敞的家庭式住房的退伍老兵,這意味著,那些希望繼續工作的人要每天長時間通勤。
在往返城市的路上,萊維特鎮居民很可能會經過一些價格高昂的新房地產開發項目,與今天很多員工一樣,他們根本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