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前夕,游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賞“祝福祖國”大型花壇。 |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一種經常被稱作“中國模式”的迷因讓中國在國際上最常發表的例外論得到普遍接受。
據日本《外交學者》9月28日報道,2011年,香港大學研究員班志遠的中國傳媒項目發表了對支持這一迷因的一些觀點的思考:“隨著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繼續發布經濟高速增長的數字,中國以外的學者試圖撬開中國的秘密,結果是對已有的所謂‘中國模式’重新燃起興趣。根據這種說法,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可以歸因於一套可能會讓我們所有人得到啓發的獨特的政治和經濟手法。”
風險投資家李世默2013年讓“中國模式”的說法更上一層樓,稱中共是一種賢能政治。隨著清華大學教授貝淡寧出版《中國模式:政治精英體制和民主的局限》一書,這種“中國是賢能政治”的說法在2015年底得到了進一步宣揚。
中共的立黨思想是馬列主義,而率先提出當前這種“中國模式”迷因的是外國人。不過對於中國人而言,最近30年來的經濟發展則要重要得多。一種常見的說法是:中國讓衆多老百姓擺脫了貧困,歷史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相比。
據拉美社9月29日報道,雖然全球經濟複蘇依然低迷,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但中國領導人和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
已經與世界經濟深刻一體化的中國經濟發展正在減速,但仍然維持穩定增長。以6%~7%的年增長速度,中國經濟每年增加的產值相當於一個中等經濟體。但是中國政府強調,中國經濟仍需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因為每年農村地區有超過1400萬人加入勞動力市場。此外,中國需要打贏反貧困戰爭,中國還有大約5000萬人生活在貧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