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萬象國家會議中心出席第十一屆東亞峰會。這是發布儀式上,李克強同與會領導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曄 |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上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事實上擱置了南海爭議,以換取大筆金融援助。這令希望菲律賓充當反對中國海上推進之盾牌的美日措手不及。《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描繪出一幅圖景:美國的外交政策在該地區已跌跌撞撞。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其實,這無非證明了:在東南亞,如今并無清晰的反華包圍圈。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0月25日載文《對於中國,東南亞的外交是中立的》,文章說,親美或親日外交在東南亞已不複存在,如今也無親華外交。在國際外交掌握在外交官和政治人物手中的時代,將各國分化為涇渭分明的親美和親華陣營還是可能的。但如今,東南亞國家由社會各層的多種不同利益構成,一國外交已難以長久定位於某個方向。
以菲律賓為例。2015年其最大的出口市場是日本(占21.1%),其次是美國(15.0%),再次是中國內地(10.9%)及香港(10.6%)——二者相加所占菲出口比重最大。對菲出口最多的前三個國家是中國(16.2%)、美國(10.8%)和日本(9.6%)。菲旅游業收入也嚴重依賴中國。
鑒於諸如此類密切的對華經貿關系,東南亞國家現在想要降低政治緊張并修複與北京的關系,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事實上,該地區每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深厚的經貿關系,外交則建立在安全與經濟平衡的基礎上。所以,這些國家正相機行事,在中國和美日同盟之間來回搖擺。在東南亞,如今沒有清晰的反華包圍圈,亦無清晰的反美、反日包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