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西班牙《國家報》11月4日報道,中國在最近20年發展成為“山寨帝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假冒和盜版商品貿易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山寨”產品的交易額達約5000億美元(約合3.4萬億人民幣)。被查獲的此類商品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2013年來自中國內地的被查獲假冒和盜版商品占總量的比重為63.2%,來自香港的占21.3%。
仿制文化如此盛行,以至於它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山寨”。“山寨”一詞用於形容仿制的便宜貨,這些產品也包含一些中國式的智慧元素。這個詞傳達著一種叛逆的內涵,有些“山寨”產品從來不試圖冒充正品。
本世紀頭10年,“山寨”一詞開始在深圳被使用起來。作為香港的近鄰,深圳是全球制造業中心之一,特別是在手機生產方面。當時,承包跨國公司產品組裝業務的小企業開始自行生產正版產品的複制品,并將其大幅降價銷售。這些複制品的銷售無論是在中國國內還是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都取得了成功,它們甚至占據了全球手機業務的四分之一。
模仿的成功推動了創新。這些企業通過修修補補推出了比原版手機更好、售價卻便宜許多的機型。很多如今已經不足為奇的手機服務就誕生在這些工廠中,例如給手機配備的第二個鏡頭,允許同時使用兩張SIM卡等。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手機行業。起初只制作外國款式衣服的服裝制造商如今也擁有了自己的品牌。電商巨頭阿裡巴巴最初看上去只是對美國一些公司的單純模仿。
不過,擁有“山寨”產品仍然會讓人感到難為情。只要條件允許,中國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原版手機。將“山寨”產品作為贈禮被認為是一種冒犯。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政府逐漸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山寨貨”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容易見到:北京的秀水街市場已不再是曾經聞名於世的假貨天堂。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已成立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特別法庭。
這種態度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政府渴望推進國家創新。“中國制造2025”規劃希望使中國成為高附加值產業的領先國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共同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25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