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自行車運動日漸火爆背後的隱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11:04:14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當100多名職業自行車選手以60公里的時速集體在公路上飛馳時,所經之處猶如一輛風馳電掣的火車瞬間駛過,疾風撲面而來,更有幾十輛用於服務保障的各式車輛前呼後擁,警燈閃爍,還有大批自行車運動愛好者慕名跟騎。公路兩側,圍觀的福州群眾連連驚嘆,這種感官的刺激,很難不讓普通人對自行車運動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11月16日至20日舉行的2016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第一天的比賽現場,此項賽事是目前國內7項經國際自行車聯盟UCI認證的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事之一。

  對福州當地來說,舉辦這種高水平的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事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對外宣傳的絕佳機會——國家級電視台長達幾小時的轉播,加上境內外各大媒體的報道,這是在付出相同花費的情況下,打廣告的宣傳效果遠不能及的。

  同時,近幾年,中國這個傳統的自行車大國正在向自行車運動大國轉變。騎行,成為繼馬拉松之後,又一項火爆全國的時尚運動。舉辦公路自行車比賽,也比較容易吸引普通百姓的關注和參與。

  但國內馬拉松運動的火爆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馬拉松的“野蠻”生長導致大批跑友盲目加入到“跑馬”大軍中,猝死、意外傷害等事件頻發;各地政府爭相舉辦馬拉松比賽,但城市管理和賽事運營水平並未跟上。種種問題已經引起了業內的反思。對中國自行車運動而言,既要抓住發展機遇,也要吸取馬拉松運動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走得好要比走得快更重要。

  多重因素助推中國自行車運動快速發展

  3個月前,中國自行車隊在里約奧運會上首次摘得奧運會金牌,實現了中國自行車運動追求了多年的奧運會金牌夢。這對於中國自行車運動更是一個重大利好。

  中國自行車隊女隊原主教練、現中國香港自行車隊總教練沈金康向記者表示,“奧運會金牌,意味著中國這個自行車大國在向自行車運動大國轉變的過程中,有了一個有力的證明。”

  在沈金康看來,中國自行車里約奧運會奪金與國家在2014年將體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一樣,將對中國自行車運動的發展產生有力推動。他相信,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中國自行車運動仍將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大約從2008、2009年之後,自行車運動開始在中國民間升溫。

  與國內馬拉松的走熱一樣,自行車運動迎來發展機遇也與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必定對體育運動有更高追求有密切關係。這也是國家在2014年將體育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主要原因。

  根據統計,中國的自行車運動在過去幾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各類自行車比賽或騎游活動一年多達4000多場,中國成為亞洲舉辦自行車比賽和活動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自行車運動人口也已經增加到600萬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很多歐美國家。但如果是十幾年前,中國還很少有人把騎自行車作為一種運動方式。

  從代步工具到運動方式,自行車正在中國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如果以法國的數據預測中國自行車運動的未來,其前景將無比廣闊,法國會騎車的人口大約是5000萬人,其中自行車運動人口高達3000萬,對比中國大約兩億的會騎車人口,中國自行車運動人口遠期可達到的規模將超過1億人。

  嚴控賽事審批,杜絕野蠻生長

  但中國做好了從自行車大國向自行車運動大國轉變的準備了嗎?

  曾經是職業自行車運動員、長期在歐洲訓練和比賽,現在擔任中國環宇LOOK車隊領隊的韓峰表示,中國的自行車運動文化還需要培育,政府在舉辦自行車比賽的時候可以更多地考慮、實施推動當地自行車運動發展的舉措和意義,可以在通過自行車比賽宣傳當地的基礎上,把舉辦一項自行車比賽的價值看得更深遠一些。在歐洲,一項自行車比賽就像是一次全民參與的節日盛會,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人,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在一項自行車比賽中找到適合自己參與的活動內容,從而真正成為自行車運動人口。其實,觀摩自行車比賽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觀眾等了幾個小時,但車隊經過也就幾分鐘的事。

  樂卡克是法國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品牌。據中國樂卡克相關負責人王可介紹,國內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對專業裝備的認知和理解還不夠。自行車運動的裝備並不僅是一件衣服這麼簡單,它所提供的保護功能對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國的絕大多數騎友都沒有這種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出,國內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對自行車運動的相關知識還是欠缺的。樂卡克在法國銷售額的三成是自行車專業裝備,但在中國,自行車專業裝備與高爾夫專業裝備兩項相加,銷售額也僅占總銷售額的一成。

  也是考慮到中國自行車運動起步時間很短,完全放開了賽事管控,很可能出現失控的狀態。當全國各類自行車比賽和活動已經達到一年4000場次的情況下,國內經國際自行車聯盟UCI認證的賽事也只有7場,到明年是10場。這一方面讓國內部分職業車隊感到市場空間受限,因為賽事少,意味著贊助商的回報率也低;但另一方面,正如沈金康所說,國內的自行車運動一定要有序發展,中國自行車運動的發展潛力很大、市場也很看好,但不能盲目發展。按照各地對舉辦高級別自行車比賽的熱情,如果國家沒有控制UCI認證的職業比賽的規模,現在每年的場次肯定遠遠不止7場,但那樣話,並不利於中國自行車運動良性、健康地發展。

  一起意外事件折射的現實問題

  減少和避免出現馬拉松運動因“過熱”造成的諸多問題,中國自行車運動需要有更全面的視野和長遠的規劃,並因此配套相應的措施。比如,最近發生的一起騎友在騎行活動中意外身亡,家屬將有關組織告上法庭的事件,就在國內自行車運動圈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這樁被業內媒體稱作“京城騎行圈第一案”的訴訟,因其活動組織方式在國內騎行圈普遍存在,因此,判決結果將產生深遠影響。

  事發於1年前。2015年9月12日,騎友A哥跟在一個10人左右的隊伍中從定慧橋出發,跟騎加入到微信群里通知的一個活動中,“各路騎友相約騎行門頭溝安家莊河灘,參加自助餐飲燒烤活動”,據業內媒體風雲單車網刊登的《被告車友敘述事情經過》顯示,“活動即興發起,人數無法事先確定,有自願隨行者可以隨時跟騎加入”,“活動形式完全自助,啤酒飲料自購自飲,隨心所欲,多寡自便,燒烤費用AA”。

  當天中午活動基本宣告結束,在吊床上睡覺的A哥與後來被列為被告的7名騎友直到下午4時後,才一起沿109國道複線平路返回。8人間距離逐漸拉開數公里,A哥在行至落坡嶺鐵道口上坡處400米時停車接聽手機,被後面的車友陸續超過,這些車友表示,再聽見他的消息時,是接到路過的機動車駕駛員提示,有騎友受傷摔倒,“騎在A哥之前的最後兩位騎友最先返回事故現場時,已有接到報案的民警先行駕車到達。但見A哥面部著地,摔倒在路面,昏迷不醒,血水沿坡形路面流出10餘米。”

  此後,從被告車友的陳述顯示,先後返回的7名車友曾作出舉動:配合民警設置路障、報120和999急救中心、攔下路過救護車要求急救、到門頭溝醫院協助搶救事宜、到門頭溝交通隊協助事故調查、做筆錄等。但A哥終因重度顱腦損傷,不治離世,“騎友團體又多次集資費用,購置祭品,參與家中祭奠、追悼會、周祭、百日祭、周年祭等現場祭奠活動。”

  2016年9月8日 ,A哥家屬以“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為由,向門頭溝法院提請訴訟,起訴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和上述7名騎友,要求賠償各類損失約147萬餘元,“起訴狀稱車協對騎行活動未盡到組織管理監督職責,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7名車友未盡到妥善的管理協調、安全防護義務,更未盡到必要的照顧及注意的義務。事故發生時騎友無一人在現場,未採取任何積極有效的救護、幫助措施。被告應對A哥的死亡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該案於11月17日下午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完成了第二次庭審。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中國體育法學研究會理事馬法超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騎行、登山、徒步等戶外運動近年發展勢頭迅猛,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產物,說明人們有相應的健身和娛樂需求,這對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是一個良機,同時也對國家的配套設施、團體的相關服務、企業的產品質量尤其是個人的風險意識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產生類似法律糾紛的原因,主要就是風險意識不足,保障措施不到位。作為其他參與人,在能力範圍內有一定的互助義務,但這個義務應有一定限度。“目前,民間自發的活動也好,商業性的比賽也罷,產生的糾紛問題都可以在現行法律法規中找到相應的解決條款,沒有必要再另行立法。”

  馬法超表示,在普通的騎行活動中,組織者應該事先做必要的告知,通知參與人此次活動的參與條件、物質保障和必要的風險提示等內容。最好簽訂書面合同,明確權利和義務,“這一點,除了比較規範的商業活動外,AA制的活動及公益性活動,也都要盡量做到這一點,這樣可以事先避免一些無意義的糾紛。”而從參與者的角度,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成年人,應當有基本的風險意識,“評估自身能力是否可以從事該項體育運動,在經驗、體力、運動知識和裝備方面,都應努力準備,這是基本要求。同時,為了轉移或減輕意外傷害帶來的損失,盡量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

  在本案公布之後,北京某自行車工作室吸取教訓,在發布活動消息時,著重在“免責申明”中強調“本次活動為非營利自助戶外活動”,還建議車友為本次活動購買一份短期或單日保險,且必須是騎行保險。但更多騎行活動組織者報以觀望態度,網友“火山”評論稱:“這案例簡直和我現在組織騎行隊伍很相似,坐等判決結果。現在都不敢組織騎單車了,每次都說AA制、風險自負,真出大事很麻煩,每次組織提心吊膽的。”

  騎友的意外傷害事件目前在國內的騎行活動中已不少見,在完善相關組織和管理方的保障、服務措施之餘,自行車運動的參與者也應提高科學騎行和自我安全意識,這也是中國自行車運動未來發展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