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不會取代美國成全球貿易中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4 09:14:01


資料圖:在山東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貨輪在裝卸集裝箱。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隨著唐納德•特朗普宣布他將很快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人們愈發認為中國將取代閉關自守的華盛頓成為全球貿易領導者和擔保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4日刊文稱,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需求,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貿易中心幾乎是不可能的。就連中國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也指出,中國“取代美國領導世界”是多麼的不可能。

  這是由於,中國必須接受數字巨大且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以便在不斷增長的債務和不斷上升的失業率之間找到徹底平衡。經歷多年的深度失衡和信貸增長加速後,中國今年實現了6.7%的GDP增長目標(這一數字是穩定就業所必需的),它采取的唯一方式是讓債務以超過40%GDP的令人恐懼的速度增長。

  債務限制是中國艱難轉型的一個主要制約。該國因此必須依賴貿易順差來獲得至關重要的喘息空間,1個百分點的順差可以替代約10個百分點的債務。

  為了搞清順差對中國的領導角色有何種影響,考慮一下美國最終是如何逐漸主宰全球貿易的。

  這是分兩個時期實現的。第一個時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持續了約50年。兩場極具破壞性的世界大戰讓世界上所有主要經濟體都極度缺乏資金——只有美國除外,當時它開始成為世界最大順差國,其主要輸出品是儲蓄。這不可避免地令美國置身於新興經濟秩序的核心。

  到20世紀70年代,情況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其他發達國家重建了各自的經濟,全球儲蓄十分充足,其他形式的需求決定了大多數經濟體的增長率高低。這些國家希望的不是獲得稀缺資本,而是出口資本,也就是說,通過增加可交易貨物的出口來擴大需求,同時約束進口。

  伴隨著靈活的金融制度以及在上世紀70年代逐步取消所有資本限制,美國很快適應了新情況,并開始積累起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些逆差是以失業與消費貸款形式存在的,美國願意以此為代價來獲得政治優勢。這是中國為何不能取代美國擔當全球貿易領導者的關鍵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