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王文彬表示,中國在快遞領域起步較晚,但實現了跨越式變革。然而,即便有了更先進的IT系統,中國快遞員仍落後於美國同行。
王文彬表示,中國市場更趨勞動密集型,同時面臨其他障礙,比如郵政編碼不准確、城市迅速擴張導致新地址層出不窮。菜鳥網絡通過實施地址標准化管理和使用數字標簽碼減少了配送時間、成本和差錯。
美國《紐約時報》1月31日載文《對快遞員來說,中國電商浪潮恐怕代表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文章說,張恒(音)闖進醫院診室,把醫生和病人都嚇了一跳,他沒有時間敲門。對他的工作來說,每一秒鐘都很重要。
“必須直接交給本人,”小張說,“否則就要罰錢。”
中國電商產業正是以張恒這樣的快遞員為基礎。有統計稱,中國快遞員總數超過200萬。
北京交通大學與阿裡巴巴下屬科研及物流部門聯合調查了快遞員的工作狀況,發現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多數快遞員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超過八個小時。
不同快遞公司的勞動標准存在很大差異,許多快遞員的勞動待遇沒有包含加班補貼或者醫療和養老保險。
另一方面,快遞員對罰款頗為不滿。如果不在下午兩點前送完上午分配的所有包裹,有些公司的快遞員就會受到懲罰。字跡潦草、包裹損壞或者消費者投訴都會導致快遞員被罰錢,有時甚至被罰掉一個星期的工資。
一些大型快遞公司的配送網絡遍布全國各地,但它們依賴中小型公司完成“最後一英裡”的配送工作——這裡面的勞動關系就比較曖昧了。作為大型快遞公司的加盟商,這些中小型公司通過召集承包人等方式招收快遞員,由承包人把工作轉包給其他人。
有專家表示,此類勞動關系常常導致快遞員雖然以大公司的名義工作,但工作時間和工作條件得不到嚴格管理,比如許多快遞員沒有應對意外事故的補償金或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