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監管機構在近幾個月對IPO審批有所鬆綁,但與此同時,對上市公司後續發售的控制也在收緊。此類發售規模在1月份為630億元人民幣,很可能使該月成為自2015年11月以來第二弱的月份。二級發行不會產生IPO那樣的“吸血”影響,因為此類發售有很多是面向機構投資者,以私募方式完成的,不會吸走散戶資金。
市場觀察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正在放緩二級發行的步伐,部分原因是擔心這種籌資為不顧後果的收購熱潮提供資金,從而加劇資產泡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資金購買金融資產,包括銀行理財產品。
西南證券在上海的策略師朱斌表示:“過去,二級籌資曾經使上市公司失去對核心業務的關注,被并購搞得分心。這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