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來到,你是否打算回鄉掃墓、祭奠先人?踏青掃墓、燒紙錢、放鞭炮、吃青團艾粄……祭祀亡人、寄托生者哀思,向來是我國清明節的傳統。而在國外,許多國家也有這樣特別的一天,以各種各樣的節日、儀式,來寄托對逝去親友、亡故烈士的哀思。那麼,國外的“清明節”又是哪一天呢?他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紀念先人、表達思念?讓我們來看看國外“清明節”之最吧!
最愛國的“清明節”:美國、以色列、坦桑尼亞
美國“陣亡將士日”展現民眾愛國情
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是為了悼念在各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於1971年由聯邦政府定為國家節日,日期為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人們起初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僅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逐漸演變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親人。
陣亡將士紀念日不單是對美國人展現愛國情操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民間更是代表夏季正式開始。不少海灘、游樂場、小島的夏日渡輪等等,都會由該星期的周末開始營運。由於連續3日假期,令不少美國民眾到郊外燒烤野餐、到海邊玩樂或者參觀博物館等等,導致交通擠塞頗嚴重。
以色列:系列國家紀念日寄托哀思
2015年4月15日,以色列在位於耶路撒冷的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舉行一年一度的大屠殺遇難者紀念儀式
以色列人民於每年公歷5月左右連續紀念“大屠殺紀念日”、“死難烈士紀念日”和以色列的國家“獨立日”。以色列大屠殺紀念日是根據猶太歷法確定的,按照公元紀年每年則有所不同。
由於巴以衝突持續不斷,給以色列造成巨大傷亡,所以這些看似很官方的節日實際上直接與以色列萬戶千家的感情相連。每當這些日子來臨,以色列人都會手捧鮮花,舉著蠟燭來到各自的親人墓前,用猶太民族特有的風俗——往親人墓碑上擺象徵永恒的石子來表達內心的哀思,很多墓碑都是採取平放的形式,以便墓碑上能有更大的面積來承載親友的寄托“哀思”的石子。
坦桑尼亞:“哀思節”悼念獨立戰爭烈士
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入該地區,19世紀德英等國殖民勢力相繼侵入。為了爭取獨立,坦桑尼亞人民同殖民者展開了英勇鬥爭,1961年坦噶尼喀宣告獨立,1963年12月桑給巴爾宣告獨立,1964年二者組成聯合共和國,同年10月改名為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為了悼念在獨立戰爭中為國犧牲的死難烈士,坦桑尼亞人民把每年的9月2號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自願地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親臨烈士陵園,虔誠祭掃,也有人到獨立廣場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以此寄托對烈士的哀思。
最環保的“清明節”:新加坡、俄羅斯
俄羅斯:墓前畫彩蛋 用假花代替真花托哀思
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俄羅斯人都要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這個節日就是俄羅斯的紀念死者節。紀念死者節在俄語中的名稱叫“拉多尼察”,字面上看不出憂傷的意味。據俄羅斯語言學家考證,該名稱源於“降生”和“快樂”兩個詞。這個節日被特意安排在複活節之後,就是讓人們不要為失去親人而悲傷,反而應該為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安息而欣慰。
在紀念死者節這一天,俄羅斯人會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和祭奠。按照傳統習俗,他們會在墓前供上繪有彩色圖案的雞蛋,據說這樣可以祈求保佑逝者,此外還會供上甜乳渣餅、餡餅、果子羹等食品,在墓地周圍種上花草。祭奠結束後,全家人會在墓前簡單地聚餐,每個人都要飲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飲酒時不能碰杯也不能說話。虔誠的東正教信徒則在去墓地前先到教堂為逝者點上蠟燭,並為逝者的靈魂安息進行禱告,領取聖水灑到墓地前。如今,祭奠的一些細節有所變化。比如,過去俄羅斯人在墓地前擺放的是鮮花,現在則越來越多地使用製作精美的假花,一來假花可以擺放更長久,二來假花比真花價格相對便宜。
(六月: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