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美國的外部需求來看,重振美國制造業是特朗普的首要政策取向。他之所以能够爆冷一舉拿下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等多個原屬民主黨的選舉人票,在於這些內陸州份是美國傳統制造業基地,近年已流失大量工作職位,當地工人遂將選票轉投特朗普以求變。對此,特朗普必須在未來4年之內有效振興美國制造業,才能繼續獲得傳統制造業基地選民的支持,以爭取連任。
美國如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無疑將有助於為美國制造業開拓新市場,以此帶動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增長。與中國相比,美國在不少“一帶一路”沿綫國家更有歷史淵源,美國對當地了解甚深、人脈豐富且有豐富運營、管理的經營,加上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利於分攤投資風險,以及減少中國與美國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獨立投資時可能出現的對抗,增加合作的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第三方市場”要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也亟需來自中國的相對較為低廉的產品價格、中高端制造能力,加上來自美國的高端技術和先進理念。
從內部來看,特朗普在百日維新計劃中提出美國能源與基建法案,利用稅收減免來鼓勵公私合營與吸引私有資金的投資,并在未來十年內對基礎設施項目投入1萬億資金,項目預期將達到收支平衡。這毫無疑問也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相契合。
且不論這些基建重建計劃當中涉及複雜的稅收改革、遭遇國會政治阻力等問題,僅是如何重建,以及1萬億美元從何處來,已經成為了特朗普基建計劃的兩大“攔路虎”。在基建方面,美國現有的工程能力、人口結構等資源,均難以支撑其單獨完成基建重建大計。
而美國的這塊短板,恰恰是中國的長板。中國的基建技術、工程能力、工業和價格結構能與美國的匹配和互補,而且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合作,往往是以基建合作開始,積累豐富海外基建工程經驗,如果美中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基建合作,對兩國而言都將達到“雙贏”。作為一個從事地產行業數十年的開發商,特朗普不會不了解基建和房地產開發均依賴資本的投放力度。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中國如何給美國一個美麗而合理的台階。在過去數十年以來,美國畢竟是全球經濟的領導者,讓美國直接以迎合者的身份參與“一帶一路”,可能會讓國會議員們覺得有失體面。但是,在國際政治上,變通的手段從來都是不缺乏的,比如有學者建議,美中可以合作一同倡議“一帶一路2.0版”就是個很照顧情緒的主意。本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時與特朗普總統互動良好,特朗普也接受了訪華的邀請。盡管目前看起來讓特朗普到中國參加5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經不太可能,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期待兩位元首會在這之後,在北京為全球經濟送上一個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