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分歧大體可歸結於這樣幾點:第一,基於自身的歷史經驗,中方希望看到朝鮮實現開放和轉型,以區域一體化根本解決半島問題。美國缺乏這樣的耐心,且不視朝鮮當局為正常執政者。第二,為拔除朝鮮核戰爭能力而對其“先發制人”,符合美國動用武力的標准,但不符合中國對正義戰爭的標准——何況1961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法律上依然有效。第三,中方認為制裁和動武無法讓朝鮮當局做出美方期待的轉變,相反,加大制裁和武力威脅不僅會使朝鮮民衆面臨更多苦難,也會讓這個國家繼續遠離開放轉型的機會。目前可見的是,中美雙方正試圖從技術層面打開一些合作窗口——在尊重彼此方針的基礎上,一方更強調對話協商,一方更強調施加壓力。美國控制著對朝施壓的尺度;中國也嚴格執行聯合國決議,首季度進口朝鮮煤炭減半。
在中美增進溝通的同時,俄方明確主張和平解決朝核危機,同時也稱“為此准備了充分的軍事力量和手段”。畢竟朝鮮核設施一旦遭到打擊并引發戰爭,作為俄“亞洲戰略”要地的遠東地區將蒙受巨大損失。不過,對俄來說,當前也是發展對朝關系、強化在東北亞存在,甚至改善中美俄三角關系中處境的好時機。無論止損還是謀利,大前提仍是維持半島和平。和平符合半島各相關方的利益,也包括朝鮮國家和民衆。但戰爭風險的堆高,事實上對朝鮮當局的擁核和先軍政策,起到了強化作用。當前,歐美政治風險和不確定性開始逐步消退,溫和積極的中美歐大國關系正為全球經濟恢複元氣提供環境。堅守和平底綫,堅持尊重與協商,避免雅爾塔體系的最後據點幹擾新世界格局的成長壯大,應成為各方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