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早在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就在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個古老文明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再次給巴基斯坦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確立以中巴經濟走廊為引領,以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
巴基斯坦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然而電力短缺一直成為瓶頸。即便是首都伊斯蘭堡這樣的大城市,每天也不得不拉閘限電。中巴經濟走廊在建的18個早期收獲項目中有11個是能源項目,裝機總容量為7470兆瓦。其中一些項目將在兩年內完工,巴基斯坦有望告別電力短缺時代,記者在採訪中遇到的巴基斯坦人都說,“感謝中國兄弟為我們帶來光明”。
“巴基斯坦1號工程”有望今年年底發電
中午時分,卡拉奇的氣溫已飈升至近40攝氏度。戴著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在工地走上一圈,立刻汗流浹背。然而,卡西姆港2×660兆瓦燃煤電站(簡稱卡西姆電站)的工地上卻是一派緊張繁忙景象。午夜時分,電站主廠房依然燈火通明,伴隨著巨大的機器轟鳴聲,施工人員正加班加點地忙碌著。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全力確保1號機組在今年年底投產發電。”
卡西姆電站是中巴經濟走廊首批優先實施項目和首個落地的能源類旗艦項目,年發電量達90億千瓦時,建成後將解決4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被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視為“巴基斯坦1號工程”。截至目前,卡西姆電站土建工程已完成92%以上,設備安裝工程完成75%。
“我們將竭盡所能確保(卡西姆電站)今年年底發電!”中國電建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斌對記者表示,卡西姆電站建成投產後,通過“煤代油”調整優化巴電源結構的同時,還能降低供電區域發電成本。
卡西姆電站項目只是中巴經濟走廊火熱建設中一個縮影。由中國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是絲路基金成立後的首個投資項目,也是首個完全使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海外水電項目,兩年前被寫入中巴聯合聲明。
同樣在兩年前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期間開工建設的中興能源巴基斯坦9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近13億千瓦時。去年6月8日,電站一期300兆瓦機組並網發電,成為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完成融資、首個建成並網發電的能源項目。
“卡西姆電站一定會解決我們的缺電難題”
瓦格斯·艾哈邁德在伊斯蘭堡工作了近10年,是一家中資機構的雇員。“近幾年停電太頻繁了,為了保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每天都要操作幾次發電機。現在我掌握了一項新技能,不但能夠操作多種型號的發電機,還能進行簡單的日常保養。中國產的發電機很實用,操作簡單、維修保養便宜,性價比很高。”瓦格斯說,“現在,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如火如荼,我相信電力短缺的問題將很快得到緩解,巴基斯坦將擁有光明的未來。”
談到停電,卡西姆港發電有限公司員工古馬爾深有感觸:“我家住在卡拉奇城外,那裡停電很頻繁。有時候,我真的不願意回家,因為宿舍條件很好,公司裡有發電機、空調,生活不會受到停電影響。感謝中國兄弟,我相信卡西姆電站會解決我們面臨的缺電難題。”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果惠及世界。卡西姆電站兩台機組計劃2018年6月底進入商業運行,年發電量約為90億千瓦時;自項目開始建設以來,已累計向巴方政府繳納稅收達4500萬美元。卡洛特水電站建設期間,每年創造約15億盧比(1美元約合105盧比)的稅收,為當地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運營期間預計每年提供32億千瓦時發電量。中興能源巴基斯坦光伏發電項目一期300兆瓦建設期間,為當地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為當地累計創造稅收約1641萬美元。截至今年4月底,電站一期工程累計發電量達4.8億千瓦時,可解決21萬戶家庭居民用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5萬噸……
“中巴經濟走廊是巴基斯坦的一筆財富,也是巴基斯坦發展的真正機遇。”巴基斯坦計劃發展和改革部長伊克巴爾如是表示,走廊的建設讓巴基斯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巴方民眾要學習中國經驗,不斷提高生產率,進一步發揮本國優勢,通過辛勤勞動幫助國家實現發展。
中巴友誼正深深根植於兩國人民的心中
在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第一線,中巴兩國技術人員奮戰在一起,湧現出許多感人故事。很多巴方普通民眾,通過投身中巴合作項目建設,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改善了家庭的生活狀況。
光伏組件是光伏發電的核心部件,其表面清潔程度直接影響著發電量。中興巴基斯坦光伏電站起初採用人工清洗,但300兆瓦的組件每月僅能完成兩次全面清洗,僅能提升5%左右的發電量。不到20歲的馬蘇德剛從大學畢業,被譽為小神童,現在在這裡任工程師。一天午休時,他找到項目負責人,吐露了設計清洗機器人的想法。第二天,他便帶來了自己的機器人方案,雖然某些地方略顯稚嫩,但這種勤於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感動了同事們。如今,電站開始嘗試引進清洗機器人,專門委派他負責跟蹤安裝和調試,馬蘇德也因此掌握了先進的清洗機器人設計思路,在他身上科技創造價值的故事也激勵著巴基斯坦年輕人。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