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7年6月15日11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這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中國邀請俄羅斯參與中國空間站項目,但莫斯科尚未作出決定。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6月21日報道稱,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負責人伊戈爾•科馬羅夫20日表示,中國在提出建議後,中俄雙方交換了參與項目的意見,但有不同的傾角、軌道和計劃。眼下協議和計劃還有待制定,沒有具體內容。
中國4月底曾表示,在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的飛行任務以後,將全面進入空間站的研制建設,計劃在2019年至2022年前後進行中國載人空間站的組裝建造。中國還表示,該項目將開放合作,或成為國際項目。
科馬羅夫3月底曾表示,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24年,然後由新型空間站接替。他說:“這將是新技術結構的空間站。我們明白,獨立建設是沒有意義的,需要共同來做。”他表示,該項目將向所有希望通過提供本國航天技術來參與的國家開放。4月,媒體披露了俄聯邦航天局2025年前和2030年前發展戰略的部分內容,其中指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將在2024年後與空間站分離,開始自由“航行”。5月22日,俄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要求國家航天公司擬訂在金磚國家框架內使用國際空間站或建設新空間站的計劃。
俄羅斯航天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認為,在財力人力緊張的條件下,與中國開展合作對俄航天來說至關重要。他說:“事實上,所有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國家都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這被當做為政治服務的長期地緣戰略工具。在這種情況下,與昔日夥伴的進一步合作看起來舉步維艱。因此,要麼我們與中國談判,努力把其他玩家拉進合作項目;要麼放棄載人航天,因為單靠我們自己搞不定大型項目。”
俄航天政策研究所科研負責人伊萬•莫伊謝耶夫也認為,為了保留和發展載人航天,俄羅斯最好與其他國家合作。他表示:“中國人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載人航天發射。他們正在從容不迫地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很可能與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相似,由幾個模塊組成,體積是‘和平’號空間站的二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