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特別致辭。 |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在中國日漸崛起并追求更全面地參與國際事務的背景下,國際話語權被視為軟實力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國面臨“強大西方話語的遏制、壓制和攻擊”的情況下。中國學者張國祚認為,國際話語權具體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和各種外交場合中的主張的分量和影響力。
美國《外交學者》6月26日載文《中國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五大挑戰》,文章說,鑒於世界政治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中國在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鬥爭中至少面臨五大挑戰,它們都是可能阻礙中國實現目標的重大問題:
第一,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崛起天然帶有一種“原罪”。
這種預想的偏見將中國崛起視為異端,認為其自然會打破西方主導秩序的穩定性,而且會輕視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有鑒於此,在國際活動中,中國必須尋求(而且事實上一直在尋求)更多的共同點,例如,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品。對中國而言,終極真理也許會證明這種“原罪”論的錯誤。
第二,對“基於規則”的制度的強調。
美國多次借重申“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來指責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例如在東海和南海爭端中)不是一個好的參與者。當然,該秩序是二戰後在美國的絕對領導下建立的。事實上,現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是非常排他的,是以美國的價值觀和信仰為主導的。這種排他性正是中國在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鬥爭中應該反對的,但這將是一場艱苦的鬥爭。
第三,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