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帶一路,筆墨傳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3 13:07:55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回望中外文明交融的歷史,無論陸路還是海路,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給世界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彰顯出中華民族和平、開放、包容的民族精神。而故宮,既見證了古代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又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舞台。7月6日,“一帶一路筆墨傳情——弘揚絲路精神譜寫美麗篇章”畫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東雁翅樓拉開帷幕。

  畫展匯集了劉大為、尼瑪澤仁、蔣威等著名畫家最新創作作品。他們以敏銳的目光和精湛的技藝,打破時空限制,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土人情糅進筆墨之中,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表現形式,描繪“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各地區的風土人情,傳達出中國繪畫獨有的精神氣韵。

  畫展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藝術家們赴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進行實地采風寫生,創作出體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域風土人情的作品;二是多位畫家聯袂創作描繪“草原絲路”的巨幅長卷,80米長、1.9米高的《敕勒青城圖》(見圖,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供圖);三是體現“一帶一路”中國各地域風土人情的作品。

  在中亞寫生作品中,藝術家們從各自的藝術視角,用不同的筆墨語言表現出自己眼中的“一帶一路”。透過作品中充滿中亞特色的建築、老者的慈眉善目、孩童的活潑頑皮、少女的溫婉嬌羞、青年的健碩挺拔……我們能感受到藝術家們在實地采風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各國,不僅立足寫生積累,將所觀所感融於筆墨,同時亦注重筆墨韵味和意境營造,以開闊的視野和獨具水墨特色的形式語言,描繪出一幅幅貫通古今、聯結中西的雄美畫卷。畫作簡練的線條、通透的色彩猶如古堡裡傳出的歌謠,吟唱出具有異域風情的曲調,充滿濃鬱生活氣息的人物和場景則一下拉近中國與中亞間的距離。

  傳統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的“寫生”大抵是目識心記,略勾小稿,回到畫室才落墨完成。20世紀以來,山水寫生借鑒西法,對景作畫。這種方法一方面放棄傳統程式性畫法,從對象自身特點尋求新畫法、新程式,適當引入西畫方法,賦予作品更強的真實感、豐富性;另一方面,又盡可能發揮出筆墨語言的表現力。

  《敕勒青城圖》巨幅長卷就是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典範之作。作品描繪的是黃河北岸、陰山南“草原絲路”的時代畫卷,由劉大為、蔣威、程振國、張復興、王夢湖5位藝術家聯袂創作。這幅環繞展廳一周的80米大長卷,契合了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一帶一路”的繁榮夢想,賦予古老絲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當下,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日漸成為跨越國界、不分種族的世界通用語言。狹義上講,傳統筆墨是指基本的筆法、墨法,比如筆法的平、留、圓、重,墨法的濃、淡、幹、濕等。這是在漫長的繪畫歷史上逐漸積累、沉澱而形成的經典,與千餘年中國藝術家對水墨的深入探索密不可分,也與傳統文人思想密切相關。筆墨不僅僅是單純的畫法技巧,它也承載著各個時代的風氣、文化歷史情境以及畫家個人的品性。筆墨不是孤立的,它本身具有的文化符號性和精神內涵,使其成為中國文化有機生命的一部分,凝聚著中國文化獨有的氣質和性格。

  中國畫的筆墨語言萌芽於傳統文化的土壤,伴隨著絲路之上中外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不斷完善,從未間斷發展的中國文化滋養、豐富著中國繪畫的筆墨語言。在今天,繼承傳統、創新未來成為中國畫繼續發展的新課題。展廳裡一幅幅畫作,即是藝術家們在繼承與創新上的成功探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