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去年4月以來,印度經濟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由於基礎設施短缺、有技能勞動力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遲遲未能得到解決,預計未來數季度印度經濟增速仍難提升,政府需要面對的就業等壓力也將加大。
印度經濟增速從2016年4月開始逐漸呈現放緩趨勢,截至目前,增速已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印度國家銀行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農業增長放緩以及製造業和采礦業表現低迷,今年第三季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仍可能徘徊在6%以下。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印度通貨膨脹水平則逐月提升,已由7月的2.36%增至8月的3.36%,核心通脹數據已經非常接近印度央行設立的4%的通脹目標。
印度國內輿論分析認為,該國經濟在未來幾個季度將繼續面臨壓力,甚至可能陷入滯脹困境。
市場分析認為,印度經濟增速放緩,既有短期經濟政策因素,也有長期結構性因素。短期因素包括去年底實施的“廢鈔令”和今年7月開始推出的商品服務稅改革;長期因素則主要是製造業不振,投資需求減弱。
製造業在印度經濟結構中占15%。印度總理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口號希望將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提高到25%,但效果並不明顯。印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6月製造業增加值僅增長1.2%,而去年同期為10.7%。
有研究報告認為,占GDP三成的投資需求疲弱,是一個更大的結構性挑戰。印度央行前官員蘇貝羅說,經濟調查顯示,在投資低、出口少、信貸增長低的背景下,印度經濟很難保持7%的增長率。
印度經濟加速發展遇阻的主要原因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