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新華社:“中國奇跡”背後的必然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7-10-13 17:07:45


 

  在英國學者馬丁·沃爾夫看來,一些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錯誤預言中國經濟,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解答“中國謎題”,“對中國經濟的誤解,既有偏見,更有知識譜系的不足”。

  2017年9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布的秋季學期課程表中,有一門《中國金融與貨幣政策體系》的正式學分課程,授課人是中國金融學家孫國峰。

  正如一些海外歷史學者倡導的,跳出“西方中心論”,而“以中國為方法”,或許是更值得借鑒的觀察中國、把握世界未來的方法。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現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的翻版。”武漢大學教授孫來斌說。

  2017年5月,蔚藍的東非海岸,由中國融資建設的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正式開港。吉布提總統蓋萊深情地說:“西方人來了100多年,我們的國家還是這麼窮,中國企業才來了3年,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中國元素”的注入,使這個不到百萬人口的東非國家,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成為非洲之角正在崛起的熠熠明珠。

  從英國BBC拍攝的《中華故事》,到韓國KBS的《超級中國》、日本NHK的《中國力量》,越來越多的外國媒體摘下“有色眼鏡”,開始客觀審視中國、傳播中國對全球文明進程作出的新貢獻。

  “中國的崛起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事件。一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實現復興,其影響是深遠的,使全球重心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