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人和肯尼亞工人在中航國際的內羅畢工廠一起組裝卡車。(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8年前,筆者曾觀看以所謂瑪雅歷法終結年份為名的電影《2012》。片中,當美國白宮被一個巨浪“抹去”後,地球大部分陸地很快被洪水淹沒。危急關頭,中國軍隊以迅猛速度建造出一批龐大的諾亞方舟。中國造的方舟駛向世界上唯一仍露出水面的地方——非洲大陸。過去兩年來,我們經常報道中國在非洲與日俱增的影響力,筆者一直對片中中國拯救世界并將非洲置於地球最高點的畫面念念不忘。我想知道該片是某種形式的預言還是無意中為中國做宣傳?
美國石英財經網1月8日載文《無受害者亦無英雄——非洲正在像中國改變非洲那樣改變中國》,文章說,除援建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外,中國的公司、企業家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還在對非洲國家大舉投資,當然這已不再是新聞。中非交往并不僅限於商業。每年成千上萬名非洲學生獲得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赴華留學。中國政府還在非洲各國開辦40多所孔子學院以傳授中文和中國文化。中國外交官正參與調停的事包括從南蘇丹內戰到厄立特裡亞與吉布提之間的邊界爭端,而其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就位於吉布提境內。
當中國也在南美、加勒比海地區、中東以及幾乎世界上所有地區大舉投資之際,國際媒體為何卻對中非故事情有獨鐘?筆者曾以為這與目睹中國人與黑皮膚的非洲人在一起帶來的新奇感有關。而在西方媒體的筆墨中,中非故事正在呈現令人熟悉的比喻——中國人是入侵者,而溫順無辜的非洲人是受害者。對此,我們需要放眼於新奇性之外并審視正在推動中非發展關系的內在動力。中非關系并非與拯救者或壓迫者有關,將之置於該框架內是對所有頗具進取精神的當事人的傷害。非洲并非物品,中國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