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對北京作她連任後的首次正式訪問,這也是她作為德國總理第11次訪問中國,延續著平均每年一次的訪華節奏,也保持了西方大國領導訪華次數的最高紀錄。德中兩國領導人新近都完成了換屆連任,兩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踏著已有的堅實基礎,邁上新的台階。
法國《歐洲時報》5月24日載文《務實求同,拓展德中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文章說,默克爾總理從4月底訪美游說特朗普無果,到5月中訪俄會見普京拋出橄欖枝,再到今天訪華拜會老友尋求支持,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與特朗普會談半點鐘,與普京共度4小時,而訪華兩天,日程滿滿。首日在北京,從與李克強總理共進早餐開始,到參加習近平主席晚宴,一整天日程沒有間隙。三次大國之行,對於默克爾來說,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從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招待會上可以聽出,兩國雖對市場開放和投資保護等問題存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促進全球自由貿易方面,立場高度一致。默克爾歡迎中國加強對德投資,并表示支持歐盟與中國簽訂投資保護協定,李克強則表示中方將繼續改善投資環境,給投資者創造更好條件。在如何繼續履行《伊朗核問題協議》上,雙方認識也非常接近。默克爾最關心的兩個問題,都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加之中國在默克爾訪華前一天宣布把汽車進口關稅下調10個百分點,給德國汽車行業發放了最直接的“福利”,可以說,默克爾不虛此行。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一系列的“退群”和“美國優先”舉措, 單方面挑起針對歐盟和中國的貿易戰,給世界政治和經濟增添了諸多難以預料的動蕩因素,尚未從金融危機完全恢複元氣的歐洲,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尤其是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和汽車可能征收懲罰性關稅,以及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將使德國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歐盟內部,經濟尚待複元,而政壇“地震”不斷。與“美國優先”邏輯相對應,英國因保守勢力抬頭導致退出歐盟,歐盟核心成員奧地利和創始成員意大利右翼民粹政黨上台,德國戰後歷屆領導人始終如一傾心打造的“歐洲大廈”,大有崩塌的危險。
國際風雲變幻,各大國領導人頻繁接觸,尋找新的力量組合,尋求新的制衡體系。德國和中國作為歐亞兩支經濟發展最強勁、政治體系最穩定的中堅力量,在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歷史時刻,互信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