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成衆多發展中國家標杆
http://www.CRNTT.com   2018-09-12 10:03:05


庫布其沙漠中的網格沙障(巴基斯坦ARY新聞頻道網站)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中國政府五年來在氣候變化領域內的積極作為有一個基本動機,那就是保護自然資本。這不僅僅是為了保障農業生產從而“讓人民有飯吃”,也是為了避免40年來的發展和穩定遭到侵蝕,進而阻礙或中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重新崛起。

  據西班牙《對外政策》雙月刊9/10月號載文,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他們的國家在面對21世紀時是存在優勢的。40年來,中國在歷史上最大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主角,使8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在國際舞台上,它已經從站在最邊緣變成了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的21世紀大國。中國政治領袖們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認識到不能在氣候變化這樣的關鍵性問題上犯錯,因為糧食安全和國家的發展都有賴於此。

  中國是一個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北京已經意識到,如果在長期內不保護國家的自然資本和環境質量,起飛的經濟就會陷入泥潭。

  中國在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到2014年的20年間,在能源問題上所持立場的基礎是“爭取時間”這一概念。在這期間,對化石燃料的立場是其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其中無可爭辯的要務是經濟發展、消除貧困、社會穩定和鞏固中國的國際地位。這是一種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實現經濟增長的模式。中國擁有的大量煤炭儲備是其能源-電力系統部署的基石。由於對煤炭的大量消費,從2007年起,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然而,近年來,由於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中國政府已經對其戰略進行了修改。首先是針對城市空氣質量嚴重問題的輿論壓力。顯然,煤炭的大量消費已經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健康問題。其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不再只基於貿易和經濟領域的表現,而是需要在氣候變化這個令國際社會十分擔憂、而中國本身又應該負很大責任的危機面前表現出擔當。第三,中國的宏觀經濟模式開始發生重大的低碳型轉變。正如曾任駐華大使的西班牙資深外交官歐亨尼奧•布雷戈拉特所指出的,新模式的目標是更大的國內消費優勢,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破除國有企業的壟斷。中國能否躲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取決於這種深刻的宏觀經濟重新定位的成功與否。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