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歐班列成帶動沿途經貿發展的“火車頭”
http://www.CRNTT.com   2018-09-17 11:17:00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8月26日,X8044次中歐班列順利抵達武漢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至此,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達10000列。穩定運行的同時,返程比例的穩步提升更是一大亮點,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同比增長100%、已占去程的69%。短短6年,經歷從無到有,被譽為絲路“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正步入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中歐班列發展的初期,市場曾有過不少質疑:離開補貼後的班列能否正常運行?如何有效解決返程空載的問題?一組數字或許可以作出回答:自2011年重慶—杜伊斯堡首班列車成功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規模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班列從國內48個城市開行,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2011年至2016年,中歐班列實現從17列到1702列的跨越;2017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2011年至2016年開行數量總和;今年,僅上半年就已開行2490列,尤其是已實現返程班列比例的穩步提升:2017年返程班列同比增長123%、占去程的53%;2018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又同比增長100%、占去程的69%。

  滿載連接中歐兩端的貨物與希望,這趟橫跨歐亞大陸的絲路快車持續前行,不僅見證了中歐間貿易的互聯互通,也有力地說明,經歷了初期必要的培育之後,依靠市場的力量,中歐班列有能力實現平穩運行,也有能力成為帶動沿途國家地區經貿發展的“火車頭”。

  “火車頭”的作用首先體現在貿易的互聯互通上。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地生根、持久發展,中歐班列儼然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上一道流動著的貿易風景線。從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到餐桌上的異域風味,從木材、整車到服裝鞋帽、日用百貨,貨物品類日益豐富,貿易規模逐漸擴大,中歐班列架起的橋梁不僅連通著中歐間的貿易企業,也惠及了沿線國民眾的日常生活。

  聯通亞歐大陸,中歐班列還為沿線產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從國內來看,部分衰退的沿線貨運體系被再次激活,內陸城市的外向型發展找到了新的出口;而班列所經之處,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正拔地而起,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惠及當地民眾。歐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成為歐盟出口第二、進口額度最高的貿易夥伴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4.57萬億元,增長11.3%。串聯起歐亞交通運輸幹線的中歐班列,正發揮著越來越強的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

  同時,中歐班列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也是相關建設的實際參與者和推動者。一方面,中歐班列的常態化運營為中歐之間的物流提供了便捷的陸路通道,彌補了海運時間長和空運費用高的不足,已成為拉動我國與歐洲各國經濟共同提升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作為國際物流組織的新模式,班列沿途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依托於“一站式”服務、“一體化”通關、“全過程”監管的高效服務等實踐,中歐班列不僅可以大大節省跨國物流成本,也將提升沿線各國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歐班列還將在國際鐵路合作機制創建、國內企業合作平台搭建、運輸保障體系框架構建、全程物流服務體系建立、通關便利化水平、國際聯運創新發展、運行安全保障、品牌效應等方面貢獻智慧與力量。中歐班列的運營,本身就是新運輸模式、新技術手段及物流創新發展的實踐過程。以多式聯運為例,中歐班列縱深發展正在嘗試突破原有的運輸和貿易限制,成為我國創新物流發展的試驗田和先行區。借力“一帶一路”的東風,承載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歐班列必將叫響合作共享的國際品牌、成為帶動沿線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黃金通道。

  (來源:中國經濟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