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研領域的巨額投入正逐漸構築中國自己的技術優勢。圖為中國上海的一家醫藥研發實驗室。(路透社) |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據《自然指數2018•新星增刊》統計,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科研中心。“自然指數”考量的是全球科研整體狀況,會考察全球8000多家單位的科研產出和影響力。最新的《新星增刊》則羅列了全球100家進步最快的科研機構,參考了2015年至2017年這些機構在82種高質量期刊上的新增發文數量。
新加坡《亞洲科學家》雜志網站9月20日載文《中國高質量研究在崛起》,文章說,“新星榜”的領先者顯然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科研院所在前100名中占據了51個席位,明顯領先於美國。美國有20家機構進入前100名,排在第二位。中國排名前三位的機構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複旦大學和曲阜師範大學被認為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因為這四所院校的科研質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此外,榜單發布者在分析了百強名單上的中國高校後發現,有四所高校是最近30年成立的。它們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榜單發布者指出,從學科實力來看,中國在化學領域具備強大實力。
除關注科研機構外,《新星增刊》還羅列了11位迅速推進科研成果的科學家,其中只有兩位來自亞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專家葛炳輝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傑明•金。
葛炳輝的科研成果是提高了傳統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能够獲取尺寸小於1納米的結構信息,相當於使觀測單個原子成為可能。他目前正在利用這種高分辨率成像技術探索催化材料。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在百強名單上占據主導地位,但美國似乎仍然保持著吸引科研人才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