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公布“地球生命力報告”,全球魚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及哺乳類動物數量自1970年以來減少6成,滅絕危機速度和規模空前,因為現處孤立無援的狀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2018年“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1970年到2014年共有4000多種魚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及哺乳類動物數量快速減少。WWF呼籲全球仿效巴黎氣候協定擬定國際協議,共同保護野生生物,撤銷人類對自然的衝擊。
中央社報道,基金會總幹事藍柏堤尼接受法國媒體訪問,談論野生動物生死攸關的來龍去脈。
●情況多嚴重?
“現況真的非常嚴重,而且持續惡化。不僅脊椎動物數量減少,濫伐、過度捕撈及汙染也日益嚴重。大家一直以來將很多注意力放在氣候,也確實該如此,但我們忽略了其他與氣候互相關聯且對地球生命延續超級重要的系統。他們也為人類帶來驚人益處。”
“我們總是將大自然視為理所當然。人類200萬年來在充沛、富裕、占優勢的自然界中演化,但如今,在過去幾十年內,我們開始從各個面向改變生物圈,將地球部分系統逼到快崩潰。”
“唯一的好消息是我們知道問題出在哪。就氣候而言,我們是看到極端天氣日益嚴重頻繁才簽署巴黎協定。自然界的因果關係較不明顯,我們連牠們存在都不知道的物種滅絕,大家看不到;濫伐不像皮膚感受到冷熱、起風或潮溼天氣,大家也不痛不癢。”
●消耗行為失控是否為頭號威脅?
“科學家談論過去50年的‘劇烈加速度’,能源、水、木、魚類、糧食、肥料、殺蟲劑、礦物、塑膠等一切的使用呈指數性成長。這讓我們勢必碰上地球有限自然資源的衝擊。”
“地球部分系統,包括森林、海洋,數十年來吸收這些衝擊。不過我們逐漸到了臨界點。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概念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對地球予取予求。在某些地方,我們明顯超過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