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缺乏新的增長點,為此各國都將創新與改革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不少世界性的公共產品,目的就是夯實經濟複蘇的動能。通過進博會這個開放平台,各國的新產品、新技術得到展示,有助於各國經濟的融合、聯動、共享,進而釋放發展潛力。實際上,進博會同中國這幾年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絲路基金、中歐班列等公共產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希望尋求一種包容發展。
進博會雖然已閉幕,但背後的進口貿易活動還將繼續,中國擴大進口的大幕也不會停歇。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官方主導的進博會結束後一天,民間自發形成的“雙十一”購物節強勢開啓,不少進博會上的商品在電商平台受到追捧,一個多小時破千億人民幣的成交額,更令人咋舌,也再次凸顯出“中國購買”的威力。
步入第十個年頭的“雙十一”,已經由一次創意營銷演變為一場泛娛樂化的商業活動,從歷史發展、市場情況、經濟規律來看,都有充分的合理性。如果說官方推出的進博會等公共產品在西方輿論中還存在“過虛”的解讀,那麼完全由市場形成的“雙十一”,折射出的中國消費逐漸高端化、品質化以及海外購買增長迅速的趨勢,則“實實在在”地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社會消費升級以及中國市場惠及全球的生動縮影。
短短幾天時間,兩場購買狂歡,其發起雖然不同,但背後的經濟邏輯卻指向一致。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中國經濟如是,世界經濟也應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