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一季度經濟工作,謀劃2019年高質量發展棋局。會議指出,在發展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更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市場活力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王南文章表示,如何牽住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在經濟政策“穩”字當頭的同時,不忘生態文明建設初衷,打贏藍天保衛戰,是考驗為政者定力和功力的試金石。
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進出口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以美元計,2018年12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4.4%,進口同比下降7.6%,這是2016年11月以來中國進出口增速同時負增長。一些行業、企業受中美貿易摩擦、市場需求萎縮、成本要素上升等影響,對經濟下行的實際感受可能比數據“變臉”更為強烈。一些地方自覺不自覺地放鬆了環保的力度,對“小散污”企業關停的步伐也放緩了,導致局部霧霾等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這是值得警惕的苗頭。
文章稱,高質量發展的大幕一經開啟,決不能允許再走回頭路。以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長江經濟帶為例,“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但是,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日前深入長江經濟帶11省市、行程約10萬公里進行暗訪、暗查、暗拍,對長江生態環境狀況進行的“體檢”表明,個別地方存在“前緊後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情況,有些污染企業甚至還在逆勢擴張。例如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口的“九江富達”主要生產染料中間體等高環境風險產品,2015年到2017年期間發生多起事故,曾被原環保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督辦。如今這家沿江一公里之內的企業,不但沒有按規定停產搬遷,反而以改建名義進一步擴建!
“行百里者半九十”。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長遠利益考慮,必須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懲罰不到位的問題,嚴肅追究違法企業法人責任,堅決查處一些地方監管不力甚至縱容包庇、利益勾連的問題。供給側的產業政策配套也要跟上,對落後技術強制淘汰,培育能夠激勵龍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而社會公眾秉持綠色消費理念、抵制高污染產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文章指出,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經濟、民生、環境多重難題的不二法寶。只有促進產業、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才能拓展中國發展回旋空間,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江湖之遠的創新試驗遍地開花、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良性共振,一定會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