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昂證券公司中國工業研究部門負責人亞歷克西烏斯•李說:“中國預計將快速攀登自主技術階梯,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可以使用本土衛星導航系統,這使得它們比國際同行更具優勢。”
他指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競爭對手。
北京已將農業機械納入其“中國制造2025”計劃,這意味著到2025年,絕大多數農業裝備將在國內生產。
在美國等地的農場,半自動化技術已經相當普遍,但全自動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尚未在任何地方大規模生產。但是,由於許多中國農場面積對於一台普通的拖拉機來說仍然太小,短期內對許多人來說,價格高昂的無人駕駛拖拉機遙不可及。
李說:“這與你是否有這種產品無關。這關乎整個體系,關乎農業商業化。”
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工程學院副院長魏新華說,設備上幫助監控農作物狀況的傳感器也需要改進,這樣機器才能更快地適應不同情況。
中國價值600億美元的農業機械工業一直背負著產能過剩和利潤率低下的壓力,此前實施了數年的促進農業機械化的補貼計劃,導致低質量拖拉機的大規模生產。分析人士說,現在說自動化農業機械行業最終價值多少還為時過早。
自動化耕作機器還可以用來記錄作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肥或其他材料的數量等細節數據,這樣可能有助於農民瞄准要求更高質量產品的消費者,因為其中一些信息可以列在食品標簽上。
“比如說,一碗飯,我想知道它是怎麼種的,用了多少化肥農藥。”常州東風農機公司的程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