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聚焦互聯互通 共同探尋新的增長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19-05-15 08:09:41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在摩洛哥、泰國、巴基斯坦等國設立8個國際卓越中心;已有數百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在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家、中亞和中東歐,5個技術轉移平台已經建立起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創新的種子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播撒開來。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倡導參與各方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系列創新合作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構想轉變為現實,取得了豐碩成果和顯著成效。

  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共建“一帶一路”本身就是一個偉大創舉,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在向創新要動力。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全球經濟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增長動力不足,必須在創新中尋找出路;同時,廣大發展中國家只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才能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創新合作不僅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機遇、提供了舞台,也正在成為引領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中堅力量,為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今天,創新不能靠單打獨鬥,而必須在開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實現。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同國家的資源禀賦不同、比較優勢各異,只有通過更好整合國際間創新資源和要素,才能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通過搭建“一帶一路”合作平台,在推動創新資源的聚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國—南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聯合研究中心、中國—印尼港口建設與災害防治聯合研究中心、中國—克羅地亞生態保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首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先後啟動建設,在優勢互補中持續推進高水平科學研究及產業前沿技術的開發。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各國分享創新資源、共享創新成果的有效途徑,為拓展國家間合作、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把“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及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習近平主席在本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將“積極實施創新人才交流項目,未來5年支持5000人次中外方創新人才開展交流、培訓、合作研究”,同時“著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全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大力強化執法,加強對外國知識產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這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樹立起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的原則和標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集聚創新資源的平台,更通過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制度建設打造出優良的創新生態環境,致力於成為全球知識價值實現的熱土。

  本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分論壇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擴大到12場,而新增加的6場分論壇中,“創新之路”分論壇與“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都直接與創新相關,充分說明創新對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讓創新要素和資源充分湧流,各方不斷貢獻智慧和潛能,充分釋放創新創造的活力,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好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