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志願者服務月”系列活動中,6月28日,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便民服務中心黨員志願者、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上門為當地民宿業主(中)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為群眾節省時間。 |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蘇聯解體對中國的思想、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聯共產黨垮台以及革命創造的社會福利的消失,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性後果。這一現實使北京下決心抵禦敦促其向西方自由民主轉變的各種壓力。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7月6日發表英國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彼得•諾蘭文章《理解中國“奇跡”的關鍵》,文章說,為什麼蘇共會垮台,而中國共產黨卻能够繼續生存并鞏固其地位?這兩個共產主義超級大國的不同軌跡對21世紀的經濟和政治具有重要意義,其影響可能會在長期內一直存在。
這兩個政權與1917年至1921年俄羅斯建立的經濟體系有一個共同的起點。它們的基本特征(黨掌控政治、生產資料國有、國家控制貿易)都是在長期的艱苦鬥爭歲月中形成的。
在成立時,中共采用了與蘇聯相似的政治架構和方針路綫。無論是在蘇聯還是中國,內戰和反抗侵略者的戰爭都使共產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得到了磨練和增強。
沒有市場經濟概念是蘇共意識形態的一個要素。蘇聯將其付諸實踐,得益於這一點,才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工業堡壘,從而在歐洲和亞洲打敗了法西斯軍隊。
但是,當蘇共領導層喪失對方針路綫的信心時,也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另外,中國的政治和哲學傳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共的生命力。官員和知識分子被系統地灌輸了“為人民服務”的責任,以及由儒家思想家制定的嚴謹道德標准。這種哲學植根於傳統的中國文化,也植根於中共的意識形態。
1978年,在改革之初,中共決定放棄只擁有共同財產的經濟體系。
然而,在中國開啓這一歷程的同時,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開始與中國原創的模式相互作用,并與中國政治思想的傳統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