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青島港前灣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7月15日,中國官方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經濟數據——GDP增速6.3%,其中第二季度增長6.2%,後者是27年以來的最低季度增速。對於眼下的“新低”,既要客觀看待,又要理性分析。
美國《僑報》7月17日載文《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文章說,中國GDP降速,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受累於全球大環境放緩的影響。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繼續萎縮下,全球經濟整體表現疲軟,發展速度放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開始抬頭,進一步挫傷了產業鏈條上各國產出和就業,掣肘了全球增長動力。美中之間爆發的貿易戰,則讓中國外貿投資進一步承壓。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對美進出口總額同比下滑9%。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滑2.6%,中國從美進口下滑25.7%。
其次是內部動能減弱的結果。這個突出表現為消費增速放緩。汽車行業則是最重要的代表。目前,中國一二綫城市消費能力較強,但小汽車整體保有量水平較高,增量空間相對有限。四五綫城市和鄉村地區還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但因各種因素對於消費能力的提前透支,也導致這塊消費能力無法釋放。數據顯示,2019年前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9.3%。此外,勞動人口下降、住房銷售放緩、人口老齡化、債務問題等等,也都拖累了中國GDP的增速。
最後是自我踩刹車換跑道的結果。一方面中國過去高速增長,是建立在粗放型發展模式之下。只要中國繼續追求大水漫灌式、降低可持續發展要求,中國GDP仍可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只是,今天中國明白強刺激、粗放式發展,不是中國經濟的解藥,而是經濟發展的毒藥。它透支的是未來活力,犧牲的是生態環境,終究不可持續。中國正從原有投資驅動增長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模式轉變。目前,中國萬元人民幣GDP耗能降低了2.7%。縱然面對華盛頓挑起的貿易戰,北京同樣不願祭出強刺激手段。畢竟,這只會在短期內對衝一部分影響,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
外界注意到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機構方面,第二產業中的高技術制造業比重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加9%。第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喜人。信息傳輸、軟件和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加了7.3%。其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增速均高於規模以上服務業。消費結構方面,隨著中產階級人數增多,中國社會對高質量產品需求持續增加,對消費的總需求也更加旺盛。2019年上半年,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60%。外貿結構方面,高技術、高附加值漸成中國外貿亮點。2019年上半年出口單上,機電產品、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風力發動機等都占據了較高份額。這折射出了中國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