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和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據,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史丹、趙劍波、鄧洲文章表示,應該看到,速度與質量是辯證統一的,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就很難談到發展的質量,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發展的“量”和“質”。其顯著特征是:從關注經濟規模和增長過程,轉向關注增長的結果和增長的效益;從關注經濟增長一個維度,轉向關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多個維度;從片面重視高增長產業,轉向關注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從關注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轉向關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和要素優化配置;從關注GDP,轉向關注以人民為中心的各項制度安排和城鄉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我們要的高質量發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發展,並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
文章分析,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一、從宏觀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是指經濟增長穩定,區域城鄉發展均衡,以創新為動力,實現綠色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是表現為增長的穩定性。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保持速度和規模的優勢依然重要。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保持經濟增速穩定,不能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
二是表現為發展的均衡性。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經濟發展的速度依舊重要,但是強調在更加寬廣領域上的協調發展。就經濟體系而言,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要合理,需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就創新而言,創新要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增長、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推動經濟發展向結構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階段演化;就城鄉區域發展而言,高質量發展需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
三是表現為環境的可持續性。綠色發展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廣泛的內涵。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能夠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四是表現為社會的公平性。高質量發展要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宏觀經濟層面,質量的內涵還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諸多方面,應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並且形成有效社會治理、良好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從產業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是指產業布局優化、結構合理,不斷實現轉型升級,並顯著提升產業發展的效益。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不斷完善發展,形成健全的現代產業體系。尤其是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製造業不但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還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其產業規模反映了當前製造業發展的基礎實力,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程度與規模效益。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組織結構日益優化,一二三產業結構合理,並且不斷深化融合發展。
三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是產業實力的綜合反映,是競爭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促進中國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是支撐消費升級的需要,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需要。實現高質量的創新發展,就要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四是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質量與效益提升是產業轉型的重點,要以最小的質量成本產出最大的質量效益,並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從企業經營層面理解,高質量發展包括一流競爭力、質量的可靠性與持續創新、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