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高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9-11 08:29:37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傳出一個好消息——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啟動受理業務試運行,在中國境內合法註冊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合法登記的行業協會、商會、產業聯盟等,即日起可以通過窗口、電話、網絡平台三種渠道提出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申請。符合要求的申請將在5個至20個工作日內獲得公益咨詢或指導意見。對於正在積極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這相當於有了堅強後盾。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外向型企業遭遇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呈多發易發趨勢,企業海外維權面臨“兩弱兩難”現狀。

  “兩弱”,是指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弱、海外知識產權業務能力弱。在實際經營中,部分中小創新型企業對產品或品牌缺乏保護意識,走向國際市場缺乏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意識,往往在遇到麻煩、碰到問題時才認識到知識產權很重要。同時,一些中小企業甚至許多技術領跑行業的明星企業,知識產權投入不足,缺少可用的權利積累和有效的保護機制,有些技術創新型企業甚至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人員,一旦遇到糾紛便束手無策。

  “兩難”,是指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時尋找資源難、維權過程難。知識產權專業性強,且極具地域特色,各國的制度有所區別,在海外應對知識產權糾紛,需要了解熟悉當地的知識產權制度和政策,並獲得當地專業服務機構的支持。很多國內企業對這些資源關注和積累較少,往往是遇到問題後臨時啟動相關工作,臨時抱佛腳,很難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另外,海外請律師費用高,知識產權官司時間通常又很長,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成本高、周期長、語言交通不便,因此有些企業遇到糾紛後便望而卻步,放棄維護自身權益,即便實力較強的大企業也表示疲於應對,不得不蒙受損失。

  隨著中國企業國際貿易的深度發展,一些新問題開始凸顯出來。例如,中國企業商標在一些國家被搶注,產品被故意仿制;中國企業商業秘密被盜取至海外,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單個企業很難妥善應對,需要相關部門及時援助,特別是構建國家層面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收集和發布渠道,建立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與協助機制,提高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糾紛防控意識和糾紛應對能力。可見,此時成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是因時之需、因需而立,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也承載著我國廣大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期望。

  其實,自2015年起,我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就開始建設海外知識產權信息平台並推出微信公眾號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制度環境、實務指引、服務機構等基礎信息。目前,已匯集1400餘部各國或地區知識產權法律法規,20餘個國家知識產權環境概覽,提供350多家涉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信息。重組國家知識產權局後,商標、專利、地理標誌都實行統一管理,實現了整體保護。最近,國家知識產權局又宣布上線“智南針”法律法規庫微信小程序和海外知識產權專家在線答疑微信小程序,更方便快捷地為企業、公眾提供服務。

  只不過,了解這些信息的企業還不夠多。相關部門應加大平台推廣力度,讓海外糾紛應對指導服務持續下沉和延展,惠及更多中國企業。同時,還應加強面向企業和服務機構的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培訓,強化海外展會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和糾紛應對指導,助力企業更好“走出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