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中國隊球員易建聯(左)與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在比賽中。當日,在廣州舉行的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小組賽第二階段比賽中,中國隊以73比86負於尼日利亞隊。(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9月11日電/正在舉行的男籃世界杯,使得中國男籃成為衆矢之的——他們坐擁主場優勢,又手握小組賽上上簽,卻連吞敗仗,最終僅名列第24位,創下有史以來世界杯最差戰績,而且大概率無緣東京奧運會。要知道,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男籃還從未缺席過奧林匹克的舞台。
美國《僑報》9月10日載文《中國男籃輸了,姚氏改革不能終止》,文章說,人們不禁要問:姚明掛帥之後,中國男籃為何不進反退?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依靠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築起的“移動長城”躋身八強達到巔峰之後,中國男籃就一直在走下坡路。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裡約奧運會未嘗勝績,2014年世界杯甚至連參賽資格都未取得。以至於在本次世界杯小組賽首場戰勝科特迪瓦隊之後,媒體用的標題都是“世界大賽9年來首勝”。而之所以中國男籃在長達10年的頽勢中還能取得兩屆奧運會的入場券,主要是受益於選拔方式——亞錦賽冠軍直接出綫。中國男籃雖然實力不濟,但是在亞洲球隊普遍孱弱的背景下,還是矬子裡的大個兒。東京奧運會改變選拔規則,從世界杯中挑出成績最好的亞洲球隊直接晉級,中國隊要跟其他大洲的對手過招以贏取出綫權,結果就是“亞洲霸主”被打回原形。
競技體育是殘酷的,成王敗寇,只在一瞬間。猶記得去年雅加達奧運會,中國籃球史無前例地包攬男女籃球3V3、5V5四枚金牌,從媒體到民間都把姚明捧上了天。如今伴隨著慘痛的失利,姚明從天堂跌落到地獄,受到質疑。在中國男籃輸掉與尼日利亞的比賽,確定無緣直通東京後,有記者問姚明,誰需要為失利擔責,姚明幹脆利落地回答:我!這讓球迷開始擔心,秋後算賬,慣例式問責會不會落到姚明頭上?其推行兩年多的籃球改革會不會就此戛然而止?
明眼人都能看出,自從姚明2017年初就任中國籃協主席以來,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方向是正確的:國家隊分成紅藍兩隊,拓寬選材範圍;增加CBA比賽場次,規範球員合同;重啓“小籃球”計劃,讓更多青少年接觸籃球、愛上籃球,夯實中國籃球的“塔基”。這些改革借鑒了NBA的成功經驗,同時也結合了中國國情,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給中國籃壇帶來了很多積極的變化。比中國籃球包攬亞運會四枚金牌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有10萬名6-12歲兒童注册“小籃球”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