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沙特阿拉伯王國王儲穆罕默德。(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2015到2016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兩份重要文件,分別是《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及《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
英國《阿拉伯周刊》10月27日載文《在中東面對中國,歐洲做出調整》,文章說,中國奉行與所有國家中立接觸的政策,這條原則仍是該國與中東地區,包括與那些彼此互相衝突的國家往來的基石。互利互惠協議是北京決策者的核心理念,他們避免其眼裡的西方式幹涉。上述兩份文件的重點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
對於中國在中東和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歐洲表達了謹慎的態度。但歐洲也在日益調整適應這種局面。法國和德國開始習慣於在該地區與中國公司合作,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4年前,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其原油進口將近一半來自中東。這使得連接中國及其鄰國與非洲、中東、歐洲的海上通道和貿易路綫成為中心舞台,而波斯灣國家得到中國的注意,主要是因為沙特、伊拉克、阿曼和科威特是中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源地。
一些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角色更加樂觀,正如歐洲外交關系理事會的報告所言,“‘一帶一路’倡議不僅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互聯互通,也造就了一個不受華盛頓控制的經濟體系。”
今後,中國在中東和北非地區是否會采取更自信的政策,現在無從知曉。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在該地區會日益活躍,并且會非常謹慎,避免卷入地區異常複雜的政治衝突。(作者為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弗朗西斯•吉萊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