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聲明首次拿中國說事 意欲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19-12-05 09:53:35


圖片來自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12月3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峰會在倫敦召開。今年恰逢北約成立70周年,因此本次峰會格外有節點意味。據法新社報道,在此次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首次承認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還將批准一份內部報告,該報告將擬定一份北約如何應對中國的行動計劃。一個原本旨在對抗東歐國家的國際組織,轉而將目光投向中國——這樣的轉向饒有意味。

  70年前,美國、加拿大和10個歐洲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目的是與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集團進行對抗。然而,隨著上世紀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北約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和影響力逐漸邊緣化。

  尤其是特朗普總統上台後,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大搞單邊主義,進一步削弱了北約的權威和影響力。一方面,美國動輒以撤軍為威脅逼迫盟友增加軍費的做法,確實傷害了與歐洲盟國的傳統友誼。另一方面,美國特立獨行的做法,也讓其他很多北約成員國感到被拋棄和背叛。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提出了“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判斷。

  所以,北約雖然還在,但其本質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大國協調讓位於大國競爭。

  特朗普的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里將中國明確定性為“戰略競爭者”。這意味著在美國的政治精英看來,“大國競爭的新時代”已經重現。

  但也必須看到,大國競爭並不意味大國敵對,這與冷戰期間的對抗完全不同。也正因此,北約的身份越發尷尬。它作為一個軍事同盟組織很難在競爭領域發揮像在敵對領域那樣的“高效率”。

  簡單來說,在美國把中國定義為對手時,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或許並不想這樣做,因為那未必符合歐洲國家的價值觀和利益觀。

  正如這次峰會雖然專門擬定了應對中國的內部報告,但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也堅稱,北約的新策略不是要“製造一個新的對手”,而是要以“一種平衡的方式來理解和回應中國帶來的挑戰”。

  所以,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並不願意追隨美國來圍堵或者遏制中國。特別是在5G技術應用問題上,儘管此前美國圖窮匕見一再逼迫歐洲國家將華為排除在外,但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表示,只要滿足各國政府的安全需求,就不會排除華為。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曾聲明稱,永遠不會對任何國家和公司進行“污名化”。此次峰會所得出的建立一個“安全而有彈性”的通信系統,就帶著明顯的雙方妥協意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